Workflow
惠民保的“中场战事”
经济观察报·2025-10-30 12:54

惠民保产品定价趋势 - 基础版惠民保产品平均定价从2021年的约60元上涨至95元,涨幅显著[2] - 有消费者反映其购买的惠民保产品价格超过90元,较2021年首次购买时高出近30元[1] - 产品提价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基于年龄、健康状况的差异化定价以及保障范畴的持续扩容[5] 行业面临的挑战:死亡螺旋风险 - 产品提价与服务获得感缺乏正压低健康群体的投保意愿,导致行业面临新的死亡螺旋挑战[2] - 死亡螺旋指健康人群因得不到理赔而不愿续保,导致客群流失,进而难以支撑次健康人群的医疗赔付压力,影响产品可持续运营[2] - 若整体参保率因提价等因素下滑,将倒逼产品进一步提价以维持收支平衡,但这种行为不可持续,最终可能导致入不敷出[8] 投保人群行为分化 - 中老年群体与次健康群体的投保意愿与日俱增,将其视为减轻特药诊疗财务负担的有效投资[10] - 年轻健康人群投保意愿相对较低,认为产品提价却得不到理赔是“白花钱”,宏观经济波动也使其对开支更为精打细算[10] - 健康群体投保意愿回落将导致投保群体结构不合理,次健康人群占比过高会推高潜在赔付金额,冲击运营基础[11] 提升参保率与优化客群结构的举措 - 运营方通过鼓励家庭集中参保、团体参保并给予费率折扣来吸引健康人群[11] - 部分地方国企要求所有员工认购惠民保,甚至将其作为员工晋升的评估指标,以提升整体参保率[11] - 核心症结在于民众获得感不够强,健康人群不愿投保的主因并非厌恶提价,而是有感服务体验的缺失[12] 增强产品价值与服务体验的创新 - 运营方开始为持续投保的健康人群降低免赔额,并增加健康体检预约、胶囊胃镜检查预约等有感服务[3] - 部分产品尝试提供齿科预约、HPV疫苗预约、快速理赔与一站式理赔垫付等增值服务[13] - 调研发现年轻健康人群最迫切的需求是个人健康状况评估、子女及父母健康管理建议、慢病管理跟踪等日常健康管理服务[13] - 行业正探索与第三方平台合作,使用部分保费提供季节性健康管理建议和健康咨询服务,以提升产品价值感[13] - “加油包”创新通过承担住院医疗费用补偿、在线问诊费用补偿等责任,降低理赔门槛,让民众感到物有所值[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