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业绩表现 - 25Q3实现整体营收约2.45亿美元,环比大幅增长225.27%,同比增长23% [1] - 受益于强劲财报,10月27日公司美股股价大幅收涨14.06%,盘中最高价达30.28美元,接近年内高点 [1] - 截至10月28日,公司年内股价涨幅达51.39%,有望结束自2021年以来连续4年的股价下跌区间 [2] - 今年Q2公司营收同比下滑65.8%,归属于公司股东净亏损7650万美元 [2] 行业背景与价格变动 - 得益于硅料价格止跌反弹,光伏产业上游在第三季度迎来业绩转折 [1] - 今年上半年行业出现量价齐跌,四大多晶硅头部企业合计销量36.88万吨,同比下滑37.4%,其中大全能源销量同比降幅达52.49% [2] - 多晶硅平均销售价格曾跌至31.20元/千克,同比减少33.63%,并跌破其同期37.66元/千克的现金成本 [2] - 7月以来国家层面推动的'反内卷'政策有效扭转多晶硅价格远低于成本线的局面,推动主力期货合约价格突破4万元关口 [4] 股价与市场情绪波动 - 公司股价行情始于今年7月初,此前于4月末触及年内低点12.40美元 [2] - 7月2日公司股价跳空高开大幅收涨15.75%,随后基本沿5日均线持续拉升至7月24日 [4] - 7月2日公司股票筹码峰在13.8美元附近,7月22日筹码峰攀升至20美元附近,显示大范围场内外筹码交换 [5] - 10月10日股价大幅收跌14.52%,成交量放大至283.60万股,Q3财报发布当日股价拉升14%但日成交量仅约200万股,显示持筹者观望情绪 [5] 产能与供需状况 - 2023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达143万吨,同比增长76.33%,大全新能源产量为19.78万吨,约占国内产量13% [5][6] - 2023年12月公司公布投资150亿元建设硅基新材料产业园的计划,分两期各建设年产5万吨多晶硅项目 [6] - 目前国内已建成多晶硅总产能达350万吨,预计2026年全球需求仅约150万吨,产能过剩率超一倍 [6] - 今年上半年大全新能源多晶硅产量为5.08万吨,同比下降约60%,产能利用率降至33.31%,同比减少50.1个百分点 [7] 政策影响与行业动态 - 7月3日光伏行业制造业企业座谈会的召开,加大市场对整治光伏行业无序竞争的预期 [4] - 市场曾传闻业内将成立多晶硅收储联合体,预计淘汰约100万吨落后产能 [7] - 西南地区(四川、云南)为国内多晶硅主产地,枯水期电价较丰水期上涨30-50%,可能推动该地区约32万吨多晶硅产能在10月底至11月初全面停产 [7][8]
年内股价拉升逾50%背后,“反内卷”已成大全新能源(DQ.US)增值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