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筑“基”:万亿活水如何浇灌“一县一业”?

十月初,甘肃张掖,河西走廊腹地,秋收后的玉米地已完成翻整,空气里弥漫着泥土与秸秆的清香,这 里是我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全国近30%的玉米制种面积集中于此。 在张掖市金葵花种业有限公司(下称"金葵花种业")的检验室内,灯光下,公司董事长詹文和技术人员 一起,查看一批刚通过初步筛选的玉米果穗,这些将送往海南进行南繁加代育种的材料,直接关乎公司 下一代核心产品的研发进程。 "张掖的种子,一头连着全国'粮袋子',一头连着本地五千多户农民的'钱袋子'。"他说。可眼下,市场 正处于去库存周期,企业回款放缓,但一笔1.2亿元的制种款兑付迫在眉睫,若不能按时支付,不仅公 司信誉受损,超过5000户签约农户的制种收入亦没了着落。 就在詹文发愁之际,农行甘肃张掖分行客户经理在日常走访中获悉了他的情况,迅速为金葵花种业启动 了"河西走廊种业贷"贷款流程。5天后,1000万元信用贷款到账。"真没想到效率这么高!"詹文长舒一 口气。 千里之外的广西玉林市博白县,场景不同,难题也不同。作为广西唯一的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这里年 产优质稻种超万吨,但83%的种粮户因缺抵押、难担保,常年贷不到款,一旦错过农时,一季收成就泡 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