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制度与开放 - 提高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功能,积极发展股权、债券等直接融资,稳步发展期货、衍生品和资产证券化[1] - 稳步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包括优化准入管理、提高投资运作效率、扩大投资范围,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透明、便利、高效的制度环境[2] - 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是关键一步,预计将吸引更多优质境外长期耐心资本加速配置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丰富和优化A股投资者结构[3] - 公司覆盖海外客户数量超5200家,连续23年保持QFII业务全市场排名第一,未来将推动高质量外资“引进来”,服务多元化跨境资本需求[3] 资本市场功能与生态建设 - 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持续丰富适配长期投资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完善“长钱长投”市场生态[2] - 未来需夯实资本市场枢纽功能,稳步推进基础性制度建设,强化价值发现与资源配置功能[6] - 稳步推进基础性制度建设,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强化分红监管,深化退市改革,健全中小投资者保护制度机制[7] - 通过丰富和完善风险管理工具拓展市场深度和广度,为市场主体提供多元化风险对冲手段[7] 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 - 中国金融市场具备“规模+制度”双重优势,包括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超3万亿元创投规模,以及科创板注册制、沪深港通等制度创新[5] - 投资银行通过股权投资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为优质企业提供长期耐心资本,并通过资本市场“募投管退”环节支持企业科技创新[5] - 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产业新业态需要大规模长期耐心资本和包容的融资环境,资本市场需提供精准、包容的金融服务,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层次体系[6] - 畅通科技、资本与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引导金融资源投向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7]
把握资本市场新机遇——专访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全球股票业务执行负责人张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