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业大赛上的“青稞”:从书架到货架的转型

南方财经记者郑玮 泉州报道 "我们是第二次参加大赛了。上一届大赛的合作效果非常不错,我们在知识产权布局上有了质的提升, 出口额也增长了3倍。"广东岭南大健康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健荣说。 10月26日至28日,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以下简称"大赛")在福建泉州举行。 陈健荣与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后团队在比赛场馆内完成了项目签约,将合作推动陈皮产业贮藏保鲜技术的 研究与应用。"这几年我们明显感觉到,科研团队拿出来的方案可实施性越来越高,可以说更加'务 实',也更容易与企业达成共识,实现成果转化。"陈健荣向南方财经记者表示。 陈健荣的感受不是孤例。 "科研成果'既要上书架,也要上货架'。我们研发的起点就是市场的痛点。"深圳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工 程学院张学记院士团队在站博士后谢媛婷展示了一款新技术装置,能够无痛实现血糖、尿酸等近10种指 标检测,"此前已经有很多意向企业和我们接洽"。 在大赛上,博士后等青年科研人才被亲切地称呼为"青稞"。这些充满朝气的小苗,成为牵起科研与产业 两方创新力量的关键桥梁。直面全球新一轮科技浪潮和产业变革,"青稞"正成为新的"执旗者"。 "既要上书架也要上货架" "通过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