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概述 - 吉林省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一起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的“租牛-抵押-再租牛”循环骗贷案 [2] - 犯罪分子刘某通过顶名贷款、虚假合同等手段连环诈骗,银行内部人员涉嫌收受好处费为审批开绿灯 [2] - 刘某最终获刑13年,但两家受害银行的超千万元损失面临难以追回的困境 [2][6] 诈骗手法与过程 - 2022年6月,刘某从别处租来297头活牛,以任某为名义借款人,向公主岭华兴村镇银行成功申请400万元贷款,资金大部分用于偿还个人旧债 [3] - 2022年8月,刘某故技重施,再次以任某名义用新租的牛向同一银行成功骗取500万元,并私自卖掉部分抵押牛 [4] - 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间,刘某以徐某及其子名义,使用虚假购牛合同从吉林银行公主岭支行骗走300万元和280万元 [4] - 2022年4月,刘某帮助朋友郭某以虚构购牛合同、借用490头牛抵押的方式,向吉林银行贷款650万元,并给银行工作人员好处费 [4] 司法判决结果 - 刘某犯贷款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罚金20万元,犯骗取贷款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罚金10万元,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3年,罚金共计30万元 [5] - 李某、任某、徐某三人构成共同犯罪,分别被判处2年10个月、2年7个月、1年9个月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5万至5万元不等 [5] - 法院判决刘某向公主岭华兴村镇银行退赔827.75万元(案发前仅归还本息72.25万元),向吉林银行退赔489.94万元(案发前仅归还本息10.06万元) [6] 银行风控漏洞分析 - 贷前调查严重缺失,未能有效核实活牛抵押物的真实权属情况,仅依赖表面材料 [8] - 资金流向监控形同虚设,贷款发放后未对用途进行有效跟踪与管理,导致资金被挪用 [8] - 客户准入和业务审核过度依赖形式审查,未对借款人经营背景及还款能力进行交叉验证 [8] - 抵押物动态管理机制缺位,未能对活牛类生物资产实施定期盘查或监管 [8] - 活牛作为生物性资产具有流动性强、易死亡、难估值、难监管等特点,在缺乏完善第三方监管和权属登记系统的情况下易被利用 [9] - 案件牵扯出银行内部人员收受好处费为审批开绿灯的问题,凸显部分金融机构内控机制漏洞 [9]
两家银行被骗超千万!男子“租牛骗贷”获刑13年
新浪财经·2025-10-30 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