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餐饮行业堂食客单价已跌至接近2015年的水平,这并非简单的价格战,而是由供给过剩、消费需求重构和平台竞争等多重因素导致的行业深度结构性调整 [1][2] - 行业正经历一轮生死洗牌,单纯依赖低价竞争的模式已失效,未来出路在于从“价格内卷”转向“价值竞争”,通过提升产品品质、运营效率和消费体验来满足消费者对“超级性价比”或“质价比”的追求 [12][13][14][15] 供给端因素 - 全国餐饮门店数量严重过剩,截至2025年8月门店数已突破760万家,餐饮企业存量高达1603万家,远超市场合理容量(估算为三百多万家) [3][4] - 供给端严重过剩导致“低价抢客”成为新店的普遍选择,大量新开门店中快餐、茶饮等低客单价品类占比持续攀升,而中式正餐等高价品类的新店客单价也在下探,这种结构性变化拉低了行业整体堂食客单价 [5][6] 消费需求变化 - 餐饮消费场景发生转变,商务宴请等高端需求萎缩,日常饱腹和亲友小聚成为主流,消费需求趋于理性 [7] - 消费者更追求“平价又优质”,2024年餐饮消费支出增加的消费者占比从50.0%降至31.3%,至2025年8月全国餐饮人均消费降至36.6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7.7% [7] - 消费者并非单纯追求低价,而是要求钱花得“更明白、更值得”,这实质上是消费需求的“升级” [14] 市场竞争影响 - 外卖市场竞争白热化,平台的低价补贴迫使许多商家推出低价堂食套餐以保持竞争力,进一步压低了堂食客单价 [8] - 餐饮门店生命周期持续缩短,从2015年的2.1年缩短至2023年的16.9个月,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降至15个月左右,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门店在价格血拼中成批倒下 [9] 不同类型商家的困境与出路 - 新开门店因缺乏稳定客源和核心竞争力,往往陷入“低价冲量”的陷阱,这种自毁式入局加速了其死亡 [9] - 拥有5年以上积累的老店本具备“抗跌资本”,但部分因恐慌而盲目降价促销,反而动摇了品牌根基,专家建议此类商家应将80%精力用于守住老客转化率,而非盲目拓新或降价 [10][13] - 破局的关键在于转向价值竞争,案例显示有中餐店通过提升品质和服务将客单价从100元涨至120元,对标更高品质餐厅,结果生意火爆 [13] - 成功的品牌探索包括奶茶店主打“现煮茶底”、火锅品牌将冻品丸滑换成手工现做等,通过提升产品价值而非降价来吸引消费者 [14]
堂食客单价跌回十年前,两类门店面临“生死局”
 36氪·2025-10-30 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