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连滚带爬逃生,汽车安全底线检验营销成色
第一财经·2025-10-30 22:08

事故概述 - 一辆理想MEGA在上海市行驶途中突发自燃,车辆在10秒内迅速燃爆并被大火吞没,很快被烧得只剩空壳 [1] - 网上流传视频显示车辆在行驶中并未发生碰撞,车辆着火前是否预警、突发爆燃的原因是公众关注的核心问题 [1] - 涉事车主声明称事故发生时车辆底盘传来爆炸异响,车内立即烟雾弥漫,后排电动车门无法立即开启,车主通过副驾驶车门成功逃生 [1] 公司回应与市场反应 - 事故发生近一周内,理想汽车仅回应了“车门顺利打开”、“人员安全”以及“配合调查” [1] - 公司以“基础逃生达标”作为回应的逻辑,被指掩盖了公众对事故原因与责任划分的核心关切 [1][3] - “十秒逃生窗口”的现实引发MEGA车主恐慌,有车主在社交平台称开始测试车门打开速度并练习逃生 [1] 产品安全宣传与实际表现 - 理想MEGA起售价超过50万元,是公司的首款纯电产品兼旗舰产品之一 [2] - 产品发布会上浓墨重彩地提到了安全性能,号称配备“全球最高安全标准设计”的“堡垒安全车身”,通过了远超国家标准的电池极端实验 [2] - 车辆搭载理想和宁德时代联合开发的麒麟5C电池,基于130项安全设计指标,历经951项安全测试 [2] - 然而该主打安全性的车型在上市一年多后卷入“十秒爆燃”事件 [3] 行业安全标准与监管趋势 - 现行国家标准要求动力电池在热失控后,需在发生危险前5分钟发出预警信号 [2] - 将于2026年7月1日实施的新国标要求电池系统在触发单体热失控后,在至少2小时的观察期内必须保持无起火、无爆炸,且所有监测点温度不得超过60℃ [2] - 多部门在2025年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强调加强新能源汽车监管、压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将创新召回监管体系并建立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企业报告制度 [4] 行业挑战与反思 - 从小米汽车的两起致命车祸到理想汽车的10秒爆燃,行业应建立更加透明、负责的安全沟通机制 [3] - 新能源汽车行业陷入无止境的军备竞赛,更长的续航、更快的充电速度等看得见的参数成为竞争焦点,但安全应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3] - 企业被呼吁做技术的攀登者,更要做安全底线的守护者,将安全优先原则嵌入研发全流程,杜绝牺牲安全性换取上市速度的短视行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