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业绩表现 - 六大国有银行前三季度合计营收达27205.35亿元,归母净利润合计10723.43亿元,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增长 [1][3] - 工商银行营收规模最大,为6400.28亿元,同比增长2.17%,归母净利润2699.08亿元,同比增长0.33% [3] - 建设银行营收5737.02亿元,同比增长0.82%,归母净利润2573.6亿元,同比增长0.62%;农业银行营收5508.76亿元,同比增长1.97%,归母净利润2208.59亿元,同比增长3.03% [3] - 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前三季度营收分别为4912.04亿元、2650.8亿元、1996.4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76.6亿元、765.62亿元、699.94亿元 [3]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经济稳步复苏带动银行信贷业务规模稳步扩张,为业绩增长提供基础支撑 [1][4] - 银行主动调整业务结构,积极发展财富管理等非利息业务,拓宽了业绩增长空间 [1][4] 净息差表现与压力 - 六大行净息差普遍收窄,邮储银行净息差为1.68%,同比大幅下降21个基点;交通银行净息差为1.2%,同比下降8个基点,降幅最小 [5][6][7] - 建设银行净息差为1.36%,同比下降16个基点;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的净息差分别为1.28%、1.30%、1.26%,同比均下降15个基点 [7] - 净息差收窄主要受资产端LPR下行导致贷款收益率承压,以及负债端存款成本刚性难降的双重影响 [1][7] 净息差趋势与应对 - 净息差降幅已呈现逐步收窄趋势,存款利率下调对负债成本的降低作用正逐步显现,建设银行前三季度客户存款付息率同比下降34个基点 [1][8] - 银行通过提升定价管理水平、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等措施努力使净息差保持在合理区间,预计净息差下降幅度将逐渐收窄 [8] - 净息差收窄趋势将推动银行业盈利模式从传统的“规模驱动、息差依赖”向“综合化、精细化、多元化”方向转型 [8][9] 长期转型方向与策略 - 银行需降低对传统信贷业务的盈利依赖,加速布局财富管理等非利息业务,提升轻资本业务收入占比 [8][9] - 具体策略包括积极拓展非利息收入来源、强化科创金融等新兴业务领域布局、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压降高成本负债、深化数字化转型以实现降本增效 [9]
六大行交出前三季度营收、净利双增“答卷”,净息差收窄仍是核心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