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十五五”区域战略兼顾南北方协调 首提拓展流域经济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0-31 00:30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核心观点 - 区域协调发展被定位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强调发挥四大战略的叠加效应 [1] - “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与“流域经济”模式首次被写入五年规划建议,标志着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方向性调整 [1][2] - 城市群发展被赋予新内涵,首次提出“推进超大特大城市治理现代化”和“加快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 [1][11] 区域发展战略方法论与目标 - 系统协调成为区域战略的重要方法论,中国式现代化被确立为区域战略的核心目标 [2] - 区域协调发展是覆盖全部国土的总体战略,追求均衡、效率、生态、安全四大目标 [2] - “叠加效应”概念首次提出,旨在通过四大战略的协同互促形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区域路径 [2] 四大板块发展战略升级 - 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构成“面”上统筹,每个板块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3] - 西部大开发定位为“两大一高”: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 [3] - 东北全面振兴的核心使命是维护国家国防、粮食、产业、能源、生态五大战略安全 [3] - 中部地区崛起抓手是“三个基地一个枢纽”,东部地区承担率先推进现代化的领头羊角色 [4][5] 南北协调发展内涵 - 区域协调叙述从“东中西”横向拓展为“东中西+南北方”纵向,政策重心并非追求总量平均而是更精细化兼顾 [5][6] - 南北落差核心在于制度软环境,如营商环境、市场活力、人才留存,需通过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系统性缩小差距 [6] - 扭转南北落差需靠创新引领结构调整、深化市场化改革、开放合作三管齐下 [5] 区域联动发展与流域经济 - 强调区域间联动发展,需在产业、市场、生态、基础设施等多领域形成深度合作 [7] - 跨区域跨流域大通道建设是联动的先决条件,为流域经济提供“硬联通”基础 [7][9] - 流域经济模式首次写入规划,从局部生态工程升级为全域发展方式,依托水资源进行整体开发 [8][9] - 流域经济通过水运、水资源、水生态等形式把生态价值变现,形成跨行政区利益共享机制 [9] 城市群发展战略 - 加强重点城市群协调联动发展,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加快发展,培育带动中部崛起的新龙头 [10][11] -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承担参与全球竞争使命 [10] - 城市群内部需“中心—外围”协同,城市群之间要网络式联动,形成等级清晰的城市群网络体系 [11] - 超大特大城市治理现代化需防范“大城市病”,通过疏解非核心功能、提升公共服务等制度创新实现瘦身强体 [11] - 都市圈同城化需在“一小时通勤圈”内实现交通、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的同城待遇,城市间关系从竞争转向合作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