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况 - 沐曦是一家专注于GPU设计的中国公司,计划在科创板上市 [1] - 公司创始人陈维良拥有20年芯片行业经验,曾主导AMD 15款GPU量产 [1][3] - 公司成立于2020年9月,创始团队包括三位AMD前核心骨干 [3][4] - 公司累计融资超过20亿元人民币,获得和利资本、红杉中国等20余家机构投资 [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4074.52%(40.75倍) [1][9] - 2023年营业收入为5302.12万元人民币 [5] - 2024年营业收入爆发式增长至约7.42-7.43亿元人民币 [1][5] - 2025年第一季度主营业务收入达3.2亿元人民币 [5] - 2025年第一季度主营业务毛利率达55.26% [5] 产品与技术 - 首款产品曦云C500于2023年6月回片,采用中芯国际12nm代工、通富微电封装,实现全流程国产化 [5] - 曦云C系列采用自研XCORE架构与MetaXLink高速互连技术,可支持千亿参数级AI大模型训练 [5] - 曦云C600正处于测试阶段,已支持128B MoE大模型训练,预计2025年底量产 [5] - 2025年第一季度曦云C系列GPU板卡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高达97.5% [5] 业务模式与客户 - 公司采用"直销+经销"双模式,2024年直销收入占比62.6%,经销收入占比37.4% [5] - 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GPU板卡与GPU服务器产品,占比分别为68.99%与28.29% [5] - 下游客户包括服务器厂商、系统集成商及智算中心建设方 [5] 行业背景 - GPU已成为AI训练、科研仿真等核心场景的刚需品,生成式AI爆发让市场需求持续扩容 [2][8] - GPU行业经历三阶段发展:2000-2010年图形GPU主导,2010-2020年通用GPU兴起,2020年至今进入"算力主权"时代 [9] - 行业新爆发点在于"云边端融合"与"多卡互连"技术 [9] - 2024年英伟达营收达936亿元人民币,主要来自数据中心GPU,占比超88% [9] 市场机会 - 2024年国内数据中心GPU进口占比超80%,政策要求2025年核心芯片自主化率达50% [13] - 全国超150个智算中心规划落地,单中心需数千颗GPU [13] - AI for Science兴起开辟蓝海,GPU加速蛋白质折叠、材料研发等科研计算 [13] 行业挑战 - 主流架构每18-24个月更新,需要持续研发投入 [14] - 12nm工艺单次流片成本达8000万元人民币,前期投入至少10亿元 [14] - 生态构建难度大,需要"芯片+软件+应用"协同,攻克CUDA兼容需要1-2年时间 [15]
暴增40倍,上海杀出超级独角兽:清华70后大叔造GPU,年入7亿
36氪·2025-10-31 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