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与行业状况 - 项目由人保财险承保、西南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负责场外对冲,累计开展8个政策性生猪"保险+期货"项目,为綦江区约5.1万头生猪提供价格保险,保障规模超8700万元[1] - 2024年重庆市生猪累计出栏量达1882万头,同比下降4.7%,出栏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约为2.7%[1] - 受动物疫病和价格波动冲击,行业结构性调整,散养户及中小型养殖场持续退出,现代化养殖企业加速扩张,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2] - 2024年一季度生猪价格低迷后反弹,8月达高位21元/千克后,在四季度旺季快速下跌至15.5元/千克以下[2] 方案设计与产品结构 - 2023年首次试点为1930头生猪提供价格风险保障,保障规模约为314.59万元,为2024年合作打下基础[3] - 项目团队为当地政府及保险公司提供培训,讲解金融工具知识、业务流程及行情展望[3] - 以2024年11月入场的项目为例,设计了实值增强亚式看跌期权结构,增强赔付概率和程度[4] - 项目于2024年11月27日入场,分3批下单,成交均价为15275.25元/吨,投保数量927.60吨,于12月26日到期结算价格为14455.23元/吨,最终赔付金额约106.53万元[4] - 保险产品挂钩LH2501期货合约,保障价格为人场均价乘以102.15%即15603.67元/吨,总保费61.84万元,企业自缴占比30%[5] 项目实施效果与规模 - 2024年累计在綦江地区开展7个生猪期货价格险项目,名义本金规模8422.32万元,农户自缴保费约112.01万元,自缴综合赔付率为172.24%,累计保障现货4909.60吨[4] - 2023年以来在綦江区生猪项目上产生赔付逾195万元,平均赔付率约50.16%,有效管理价格下行风险[6] - 自2022年重庆市推出生猪"保险+期货"项目补贴政策以来,西南期货在重庆市超过10个区县开展了政策性项目[7] - 綦江区养殖户对模式认知加深,从最初不了解不认同转变为主动缴纳保费,积极性显著提高[8] 模式优势与推广意义 - 价格险模式对生猪进行贬值保护,规避价格向下波动的负面影响,若价格上行则企业仍能享受收入增长带来的利润增益[3] - 模式有效发挥期货公司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各参与方通过专业分工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和风险防御能力[8] - 企业无须投入大量时间与人力即可实现风险规避,最大亏损有限而最大收益无限制,接受度较高,具备大范围推广条件[8] - 项目成功借助金融创新工具助力"三农",为当地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是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典型案例[7][9]
生猪“保险+期货”模式含金量凸显
期货日报网·2025-10-31 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