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公司以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为核心理念,紧密对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需求,创新构建四维协同产业学院运行机制,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 [1] 产业学院治理机制 - 公司与万华化学、齐鲁石化、鲁南制药集团等龙头企业共建19个混合所有制现代产业学院 [3] - 联合行业企业建立“1+N”理事会制度,龙头企业负责人直接担任学院副院长,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全过程 [3] - 健全校企人员互兼互聘机制,优化产业教授聘任与管理制度,构建多模态评价体系,引入合作企业先进评价方法 [3] - 与鲁南制药集团共建学院形成双管理、双身份、双激励、双保障格局,实践经验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4] - 牵头组建跨区域全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4个,承担省“十强”优势产业集群共同体5个领域建设,参与75个全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实体化运作国家首批示范职教集团1个 [4] 人才培养与产业对接 - 公司围绕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布局精准发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零距离”对接 [5] - 全面推行“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采用“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构建基于真实工作场景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5] - 建成企业级实训中心42个,引入生产性设备总值超3亿元,现有企业兼职教师331人,“双师型”教师占比达86% [5] - 与京东共建学院的学生参与电商项目全流程实训,2024年在校生实现服务销售额突破800万元,理想汽车订单班学生毕业前被预定一空,起薪普遍高于6000元,2024年有9名毕业生获“万华工匠”称号 [5] 协同创新与技术成果 - 公司与领军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投资建设中试基地、分析测试中心等研发平台,创新实训基地运营与成本分担机制 [6] - 教师团队对接企业需求解决技术难题,开展紧缺人才培训、技能鉴定等服务 [6] - 鲁中新能源汽车现代产业学院与北汽新能源联合攻关的“电池管理系统优化”技术将车辆续航里程提升15%,已应用于3款量产车型,智能制造学院研发的智能分拣设备为当地企业降低生产成本达20% [6] - 教师团队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三十多项,获专利十余项,通过技术研发与服务中心完成技术服务项目202项,服务中小微企业145家,到账经费3000多万元,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超11亿元 [6] 育人成果与区域影响 - 近五年公司累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4万余人,其中87.93%毕业生选择留鲁留淄就业创业,约80%现代产业学院毕业生服务于“四强”产业 [8] - 公司现代产业学院模式带动周边高中职院校开展同类合作,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教融合新生态 [8]
淄博职业技术大学:“四链融合”校企共建产业学院,助力老工业城市职教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