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狂热的固态电池,该降温了
36氪·2025-10-31 18:57

固态电池技术原理与优势 - 固态电池使用固态电解质(如“果冻”或“压缩饼干”)替代传统液态锂电池中的液态电解液(“奶油”)[1][2] - 技术变革带来显著优势:更安全(避免液态电解液怕撞怕热易“自燃”的风险)、能量密度更高、体积更小更轻[2] 全球研发竞争格局 - 海外厂商积极布局以期实现“弯道超车”:丰田计划最早2027年推出量产全固态电池车型,三星SDI聚焦硫化物路线计划2027年量产,奔驰固态电池测试车已开启道路试验[2] - 国内企业在液态电池领域领先全球,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合计占据约70%市场份额,但面对海外竞争存在“危机感”[2] 中国政府支持政策 - 工信部牵头成立由27家单位组成的固态电池产业创新联合体,目标2026年实现硫化物全固态装车示范(能量密度400Wh/kg,循环寿命1000次)[3] - 工信部推出60亿元重大研发专项,计划2025年完成小试、2026年中试、2027年小规模量产,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六家企业获得支持[3] - 发改委发布长期国债,对布局固态电池的企业和机构给予实际投资额15%的资助[3] - 2024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申请的固态电池专利数量是日本的3倍,工信部等八部门将固态电池列为重点攻关方向[3] 中国企业与电池厂商进展 - 宁德时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研发团队达1200人,20Ah样品能量密度达450Wh/kg[4] - 欣旺达推出能量密度400Wh/kg的全固态电池“欣·碧霄”,计划2025年底建成0.2GWh聚合物固态电芯中试线[4] - 国轩高科全固态金石电池处于中试量产阶段,并启动2GWh量产线设计工作[4] 主要车企量产规划 - 比亚迪已实现60Ah全固态电芯中试(能量密度约400Wh/kg),计划2027年批量示范装车,2030年后大规模量产[7] - 上汽集团计划2025年投产首条全固态电池产线,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车型量产上车[7] - 广汽集团已完成全流程固态电池工艺研发,计划2026年实现装车搭载及部分车型量产[7] - 长安汽车计划2025年发布功能样车,2026年完成装车验证,2027年推进规模化量产[7] - 吉利计划2027年实现小批量装车,蔚来已在部分车型上试装150kWh半固态电池[7] 产业化挑战与专家观点 - 当前所谓的“固态电池”更多是能量密度在260-360Wh/kg的“半固态”或固液混合电池,为过渡阶段产品[8]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路线图3.0》指出2030年固态电池才有望进入“小批量”产业化,能量密度达到500Wh/kg有待观察[8] - 欧阳明高院士认为500Wh/kg能量密度目标可靠一点的产业化时间点应在2035年左右[12] - 行业技术成熟度较低,宁德时代评估目前行业处于1至9级中的“4”级水平[12] - 成本问题突出,目前全固态电池单位成本高达1200元/kWh,是液态电池成本的3倍多[12] - 供应链尚不成熟,材料设备需重构,技术路线(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等)未统一,行业标准缺失[12] - 固态电池安全边界虽比液态电池宽,但一旦突破边界后果可能更严重,没有绝对安全的电池[13] 未来应用前景与产业格局 - 无人机、人形机器人等对价格不敏感的新兴领域可能率先应用固态电池以验证技术价值[15] - 固态电池与液态电池是互补关系,高比能量全固态电池将发展,但磷酸铁锂电池还将长期存在至少30年[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