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战略调整核心观点 - 券商另类投资子公司正进行战略性“加减法”调整,从规模扩张迈向精耕细作的新阶段 [1] - “减法”旨在优化资本配置,减冗余资本和非核心布局,“加法”旨在加大对优质赛道和专业能力的投入 [1] - 调整的核心目的是战略精准化,行业共识从“做大”转向“做精”,追求专业研判能力和主动管理水平 [5] 中邮证券另类子公司业务扩围 - 中邮证券另类子目前业务范围仅限于参与创业板和科创板项目跟投,现拟申请扩大业务范围 [1][2] - 该公司2022年11月获准设立另类子,2025年2月提交变更业务范围申请,时隔8个月获得监管反馈 [2] - 监管反馈重点关注其既往保荐及跟投项目数量有限且多关联集团内部,以及扩围后7至10人团队配置的运营可行性 [2] - 中邮证券2024年营业收入10.33亿元,同比增长27.33%,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127.05% [2] - 2024年上半年投资银行业务收入1.55亿元,对总营收贡献最低,另类子扩围或有助弥补业务短板 [2] 行业“加法”案例:增加资本投入 - 中泰证券在2024年5月公布定增募资计划,拟向另类子中泰创业投资投入不超过10亿元,用于股权投资及跟投 [3] - 南京证券同月公告,拟以不超过10亿元的定增募资加大对另类子及私募子公司的投入力度 [3] 行业“减法”案例:下调注册资本 - 中原证券于2024年8月13日公告,将其另类子中州蓝海的注册资本由24.26亿元调减至22.26亿元 [4] - 东北证券于2024年7月15日宣布将另类子东证融达的注册资本调减至10亿元 [4] - 国都证券于2024年6月6日公告,其另类子国都景瑞拟减资不超过12亿元,减资后注册资本不低于3亿元 [4] - 中信证券于2024年5月27日对其全资子公司中信证券投资及中信金石分别减资40亿元和9亿元 [4] - 减资主要目的为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将资源投入效益更高的核心业务 [4] 另类子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上半年,上市券商的42家另类子中,24家营收同比扭亏,14家同比实现显著增长 [5] - 仅4家营收同比出现下滑但收入规模较小,经营业绩同比实现修复的比例达到90.5% [5] 监管政策与业务边界 - 2024年5月发布的《证券公司另类投资子公司管理规范(2024年修订)》进一步扩大了另类子的投资边界 [1] - 投资范围扩大至大宗商品、新三板公司、衍生品等,并可开展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业务 [1] - 监管立场是在鼓励业务探索的同时严守风险底线,维护金融安全与鼓励券商发展之间的平衡 [2]
券商另类投资子公司“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