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忠阳车评】给新能源汽车系上安全带
经济日报·2025-11-01 06:36

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与公众关注 - 近期发生两起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加剧公众对行业安全的担忧 [1] - 国家消防救援局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起火概率与传统燃油车相差不大,但新能源汽车起火后火势蔓延更快、火灾强度更高,因此更受关注 [1] - 公众和媒体对燃油车起火认知已“常态化”,而对新能源汽车起火则置于“放大镜”下审视,因其规模化普及时间不长 [1] 新能源汽车的战略重要性 -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1] - 行业已形成全球领跑优势,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度日益凸显 [1] - 提升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是对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保障,也能巩固产业在全球的引领优势 [1] 安全事故场景与根本原因 - 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主要场景包括充电自燃、行驶自燃、碰撞自燃、浸泡自燃、停车自燃等 [2] - 剖析安全事故原因,归根到底是动力电池热失控,例如碰撞导致电池隔膜破裂或电池能量过充过放引发锂离子析出 [2] - 提升行业安全的关键在于做好电池热失控管理 [2] 电池热失控管理与质量安全 - 动力电池作为高能量载体,本身能因能量非正常释放产生巨大破坏力,做好热失控管理需以产品质量为基础 [2] - 行业整车企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充电设施生产企业均需强化质量安全意识,从产品设计、制造、验证、使用等环节提升一致性与可靠性 [2] - 整车企业需将动力电池及材料、充电设备纳入供应链并严格管控,电池和充电设施生产企业应建立车规级管理流程确保质量安全 [2] 行业安全标准现状与问题 - 当前行业动力电池国家标准为2020年版本,要求电池热失控后“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但实际测试中部分车型在更短时间内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3] - 现有标准测试场景覆盖不足,未包含底部撞击测试、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等场景,导致部分车辆在极端工况下存在安全隐患 [3] - 随着高压快充平台普及,现有标准未对电磁热消退等新技术可能引发的问题进行规范,导致行业技术迭代受阻 [3] 新安全标准修订内容与影响 - 工信部于今年3月发布修订后的强制性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 [3] - 新标准修订热扩散测试,要求从“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报警信号”调整为“不起火、不爆炸(仍需报警),烟气不对乘员造成伤害” [3] - 新标准新增底部撞击、快充循环后的安全测试等内容,将倒逼企业从材料体系、电芯结构到整包集成进行全面技术升级 [3] 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监管 - 行业安全问题不仅限于产品质量和标准,还包括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监管,政府部门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已上市电动汽车安全状态进行定期检查 [4] - 行业还需考虑驾乘人员安全知识普及、维修人员的专业培训等问题 [4] - 安全是行业发展的生命线,没有安全保障,新能源汽车就跑不快、跑不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