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低空基建迎“政策红利期” 社会资本大有可为
证券日报网·2025-11-01 08:22

政策动态 - 国家层面政策加码 10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发布行动计划 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适度超前布局低空数据基础设施[1] - 地方层面政策密集出台 山东省、广东省、贵州省、云南省等多地推出新政策举措 旨在释放低空经济发展潜力[1] - 中央和地方共同推进低空基础设施建设 被视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拓展经济增长空间的务实举措 对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有重要推动作用[1] 基础设施构成与建设模式 - 低空基础设施分为物理基础设施(硬基建)和信息基础设施(软基建)两类[2] - 硬基建主要包括通用机场、起降场(点)等起降设施 解决低空飞行器飞得起、落得下的问题[2] - 软基建主要包括低空空域管理平台、低空飞行服务平台、通信、导航、监视、气象、地图等 解决飞行安全等问题[2] - 当前各地建设模式有三种 有的地方重点关注软基建 有的地方重点关注硬基建 有的地方则兼顾硬基建和软基建[2] - 多点发力、协同推进低空基础设施建设 有助于夯实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拓展的基础 构建低空经济产业生态[2] 项目支持与融资体系 - 一些地方支持将低空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当地重大项目清单 项目将在用能、用地上获得更多保障 并有望获得财政资金支持[2] - 低空基础设施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技术门槛高的特点[3] - 需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元参与的融资体系 灵活运用国债、专项债、REITs、基金等工具引导社会资本参与[3] - 社会资本具备投资灵活性强、决策效率高、对技术创新有天然偏好等特点 在低空基础设施领域大有可为[4] - 能源补给网络、起降场及配套服务、低空通信网络等细分领域更适合社会资本深度参与 社会资本在投资起降场过程中还可同步开展广告运营、数据服务等增值业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