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政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方向 [1] - 智能建造通过应用智能技术减少人工依赖,提高建筑性价比和可靠性,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3] - 武汉作为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城市,以“集团军”姿态发展智能建造产业,成果显著并赋能千行百业 [1][7][8] AI赋能与数字化平台 - 中达数字技术发布全球首个工程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平台ZD-PLM,实现数据从设计到运维全程贯通 [2][3] - ZD-PLM平台通过AI算法实现“一模到底、无图建造”,使上下游企业使用同一三维模型协作,设计差错率降低80%以上,总工期缩短10%以上 [3] - 中国一冶智慧平台通过AI系统精准调配,在基坑施工中将材料像流水线一样灵活切换,塔吊作业误差控制在厘米级 [2] 智能装备与技术应用 - 中建三局研发全球首款塔机智能集控系统,实现塔吊远程操控,可减少劳动力投入30%,作业效率提升30% [5] - 中建三局单轨架多笼循环运行电梯可实现梯笼在楼房顶部和底部翻转循环运行,降低施工劳动强度达80% [5] - 中交二航局“二航长青”打桩船是全球桩架最高、吊桩能力最大的变幅式打桩船,可实现水面125米以上高度打桩 [6] 产业拓展与跨界应用 - 智能建造从造房造桥拓展至汽车制造等领域,岚图汽车数字工厂应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使新车生产准备周期缩短20%,工艺设计成本下降15%以上,新品质量提升10%以上 [8] - 小米智能家电工厂通过“小米澎湃智能制造平台”实现设备智能化,电子车间几乎看不到员工,大幅提升生产精度和效率 [8] - 武昌造船双柳厂区具备年产18艘万吨级船舶和12万吨桥梁钢结构的生产能力,拥有多条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 [9] 行业发展与政府支持 - 2024年武汉建立智能建造科技创新平台22个,立项科研项目71项,拥有试点企业55个,智能建造项目130个,试点园区(工厂)18个 [9] - 武汉智能建造19项举措入选住建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连续两年获住建部评定“综合表现优秀” [7][9] - 企业积极转型注重研发,中建三局将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9家“云”系列公司,为智能建造聚合新动能 [5]
乘上AI,武汉建造变“智造”
长江日报·2025-11-01 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