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卢荻:世界资本主义已经知道,中国当不了他的“小伙伴”
搜狐财经·2025-11-01 10:27

贸易战的驱动因素 - 美国发起贸易战的第一个推动力是全球经济存在系统性的需求不足问题,表现为工作岗位稀缺和各国批评顺差国家占有过多需求份额 [5] - 第二个推动力是贸易结构的变动,中国产业升级导致其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与发达国家形成直接竞争,动摇了后者的垄断租金 [10] - 在2010年之前,中美“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经贸关系受到美国赞赏,因为中国通过提供廉价产品和购买低回报率美国金融资产补贴了美国 [6]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 - 中国通过艰苦的自我压榨完成资本积累和产业升级,其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打破了西方依靠技术垄断收取租金的模式 [12] - 中国是全球重要的生产性经济体,其生产性投资长期持续快速增长,抵消了世界范围的投资增长停滞,对拓展全球发展空间有重大正面贡献 [24] - 中国经济的飞速膨胀使其增量意义占世界经济比重达约四分之一,加上对外经贸大膨胀,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超过四分之一 [25] 全球投资与需求格局 - 世界范围内出现明显的投资不足问题,发达国家年平均投资率从1980年前的26%下降到2000-2022年的22%,中国之外的发展中国家从27%降至25% [17] - 与此相对,中国的年平均投资率从1980年前的34%上升到2000-2022年的43%,是全球唯一的例外 [17] - 全球增长的式微表现为OECD国家人均GDP年增长率从1960-1980年的3.03%降至1980-2023年的1.59%,中国之外的发展中国家从3.01%降至1.3% [23]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 - 中国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在2000年以来多数时间为逆差,近期才转为顺差,从需求角度并未挤压其发展空间 [28] - 中国向发展中国家出口的高科技产品和机械设备价格非常便宜,不存在发达国家那种垄断租金,同时中国大量进口推高了发展中国家的资源产品价格,使其贸易条件大幅改善 [29][30] -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联通性平台,其投资活动以生产性为主且不附加政治条件 [33][35] 未来世界经济格局 - 未来世界可能形成以发达国家和中国为核心的两个阵营,其他各国与两者保持不同程度的关系,中国阵营的关系预计更为平等 [38][39] - 发达国家资本积累模式高度金融投机化,资本不愿进入生产性领域,而中国利润主要用于再投资,侵蚀了发达国家的垄断租金 [32] - 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可能引发逐底竞争,但当地发展模式最终取决于其内部政治经济结构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