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发布 - 证监会于今年5月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1] - 近日发布业绩比较基准"指引"及配套"操作细则"征求意见稿 作为落实《行动方案》的关键步骤[1] 政策核心要求 - 要求建立健全基金公司收入报酬与投资者回报绑定机制[1] -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1] - 要求基金管理人建立健全覆盖业绩比较基准选取、披露、监测、纠偏及问责的全流程管控机制[1] - 明确基金管理人应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 建立健全与基金投资收益相挂钩的薪酬管理机制[1] 政策针对的行业问题 - 政策旨在解决基金风格漂移和"挂羊头、卖狗肉"问题[1] - 针对基民持仓体验差和基金业绩波动大问题[1] - 解决"基金公司赚钱,基民不赚钱"的行业怪圈[1] - 关联基金行业费率"性价比"跟基民预期有差距以及基金经理薪酬机制不合理等深层次问题[1] 行业现状与改革背景 - 市场低迷期行业亏损面大 但基金公司依然"旱涝保收" 基金经理可以"吃香喝辣"[2] - 这种反差长期存在 对守护投资者信心和吸引长期资金极其不利[2] - 费率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 行业综合费率稳步降低 为推进收入报酬制度改革打下基础[2] 基金经理收入与考核机制 - 金融行业的高收入与现阶段收入分配中过于强调资本价值及体制原因带来的"壁垒保护"分不开[3] - 一些基金经理被质疑"靠天吃饭"而非凭能力和勤奋[3] - 新规要求长期业绩明显低于基准的 相关基金经理的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3] 政策预期影响 - 有望出台切实可行的刚性规定 在治理市场顽疾上迈出一大步[3] - 促使基金行业全面建立"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信义意识[4] - 通过高质量服务为投资者提供长期稳健回报 为资本市场引入更多中长期资金[4]
壹快评|以持续改革破解“基金公司赚钱 基民不赚钱”怪圈
第一财经·2025-11-01 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