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奶粉市场格局生变:外资三巨头增长超10%,国产份额再承压!
搜狐财经·2025-11-01 17:43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整体仅增长0.5% [1] - 外资品牌逆势高速增长:菲仕兰营收同比增长18.1%,达能增长11.3%,A2牛奶公司增长13.9% [1] - 飞鹤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9.36%,净利润暴跌46.66% [8] 市场格局演变 -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前,国产奶粉曾占据65%市场份额 [3] - 事件后外资品牌市占率一度高达60% [3] - 2009年市场前三名均为外资品牌多美滋、美赞臣和惠氏 [5] - 2015年惠氏成为首个在中国年销售过百亿的奶粉企业 [5] - 2019年飞鹤超越惠氏成为中国市场第一,国产奶粉市占率首次超过外资品牌 [5] - 2025年菲仕兰旗下美素佳儿在中国婴配粉市场国际品牌中占有率第一,其皇家美素佳儿3段产品成为单一SKU销量冠军 [8] 外资品牌竞争策略 - 超高端与超高端+市场合计占比已达64.4%,2025年一季度超高端市场总额同比增长13.3% [10][11] - 外资品牌在超高端价格带的市占率超过60% [11] - 惠氏启赋在香港全球首发10HMO配方奶粉 [13] - a2牛奶公司专注于A2蛋白细分市场,2025财年在华市占率从7.1%提升至8.0%,跻身市场前四 [13] - 菲仕兰推出“菲常购”数字化平台,拓展至中国近300个低线城市,2021年第四季度其销售占比超过菲仕兰中国婴配粉业务销售额的10% [13][15] - a2牛奶公司通过“无忧购”、O2O等方式增强门店服务价值,在母婴店整体份额提升至3.7%,其中下线市场占比达3.2% [15] - 外资品牌严格执行控货、控价、控渠道策略,避免价格战 [16] 国产奶粉面临的挑战 - 国产奶粉在超高端布局上力不从心,绝大多数中国乳企缺乏自研HMO技术 [13] - 国产奶粉价格体系混乱,飞鹤品牌奶粉差价有时甚至达近百元 [18] - 新旧国标交替期间,国产品牌旧国标产品降价去库存引发乱价现象,挤压渠道利润 [20] - 部分国产奶粉品牌的生育补贴计划,其补贴奶粉经二手交易流入市场,冲击价格体系 [20] - 使用进口大包奶粉生产比使用国内原奶成本更低,压缩了国产奶粉的利润空间 [20] 国产奶粉的应对策略 - 伊利前三季度奶粉及奶制品营收242.61亿元,同比增长超13.74% [21] - 产品多元化,伊利成人营养业务聚焦功能性产品,与同仁堂联名推出多款奶粉 [21] - 飞鹤计划通过加拿大新工厂布局北美、中东和东南亚市场 [23] - 全龄化营养转型成为行业共识,健合集团2024年财报显示其营养补充品收入占比已从十年前的9%提升至67.7% [23] 行业未来趋势 - 市场集中度提升,外资奶粉市场进一步向头部品牌集中,很多海外中小品牌已基本退出中国市场 [24] - 研发竞争白热化,从基础营养转向活性成分的深度研发 [26] - 惠氏母公司雀巢集团“LIFE生命之源”项目涵盖20个国家、19项队列研究,累计采集超10,000份哺乳期母乳样本 [26] - 供应链本土化成为外资品牌新战略,a2牛奶公司以约12亿元人民币收购雅士利在新西兰的工厂,达能收购多家中国本土企业实现本土化生产 [27][28] - 行业进入精细化竞争新阶段,是研发、渠道和价格管控的全方位较量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