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技术应用与商业化 - 武汉自动驾驶汽车已成为市民日常通勤选择,车辆能精准识别红绿灯并在行人20米外提前减速避让[2] - 24小时无人驾驶接驳巴士“春笋号”通行效率比普通巴士高出12%[2] - 长江江面有无人船进行数据采集、桥梁巡检和航道测绘,具备动态避障与智能停泊能力,无人驾驶航运网络正在成形[2] - 极景智能的L4级无人驾驶物流车可自主避障、路线规划、夜间行驶,并拥有智能温控与超长续航技术,订单已排至年底[2] - 武汉低空商业试点航线增至24条,覆盖短途运输、空中游览、物流运输三大场景,其中载人航线8条、无人机航线16条[3] 政策支持与行业标准 - 武汉市发布首个自动驾驶装备地方行政规范性文件,将商业化试点从乘用车拓展至装备领域[1] - 武汉获得全国首个无人驾驶商业化试点牌照、首个智能网联道路建设规范、首个开放市中心测试道路等多个行业第一[3] - 《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条例》等法规生效,支持产业发展并规范市场秩序,形成“车—船—机”一体化智慧交通场景[3] 产业投资与企业布局 - 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采埃孚集团两年内在武汉布局第三大项目,包括亚太最大安全气囊生产基地与研发中心[4][5] - 科大讯飞投资50亿元在武汉建设华中总部、人工智能产业加速中心和研究院,与东风集团合作布局车路云一体化等前沿技术[5] - 2024年武汉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速超40%,企业总数达1300余家[5] - 2025武汉投资促进大会完成148个重点项目签约,签约金额984.9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力军[5] - 2024年武汉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07家,同比增长7.7%,31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汉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居中部位居第一[6] 基础设施与测试环境 -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建成106公里智能化道路,部署1800多个智能摄像头、雷达等设备,覆盖160平方公里范围[7] - 武汉市已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里程突破3829公里,辐射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触达人口超770万,为全国测试范围最广城市[7] - 武汉建成全国最大规模5G车联网,实现毫米波雷达与激光雷达融合算法接口统一,并完善城市级车路协同通信标准[10] 产业链发展与技术创新 - 华为、百度、路特斯等头部企业在武汉设立研发中心,本土企业华砺智行、极目智能、环宇智行迅速崛起[8] - 东风汽车牵头发布高性能车规级芯片DF30,填补国内空白,可应用于动力控制、驾驶辅助等领域[9] - 武汉已集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核心企业100多家,培育引进200多家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企业,覆盖芯片、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等环节[10] - 2024年上半年武汉经开区引进52个招商项目,其中23个为汽车全产业链项目,涵盖整车制造、核心零部件、智能驾驶等领域[3]
武汉智能交通产业聚链成势
经济日报·2025-11-02 0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