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将消费者异化为粉丝进行“豢养”是一种高风险的战略懒惰行为,企业可能面临流量的反噬 [2][6] - 粉丝经济是一把双刃剑,能载舟亦能覆舟,企业需将依赖从“情绪杠杆”转向“价值杠杆”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7][21] - 科学的用户关系应基于真诚、全面、平等的对话,并通过高质量内容和产品驱动,构建“分布式信任” [11][12][16] 企业家粉丝化现象与案例 - 部分企业采用“饭圈理论”培养忠实消费者,旨在构建舆论护城河,在出现问题时有人为其发声 [2][5] - 某米公司是粉丝经济的一个典型案例,其通过“为发烧而生”的口号、论坛互动及年度演讲成功运营粉丝,但近期也面临“米粉变米黑”的流量反噬 [2][7] - 蜜雪冰城(雪王)在多次舆论事件中获得公众一面倒的支持,展示了粉丝在危机中的积极作用 [3][4] 构建健康用户关系的策略 - 与公众对话应遵循三项标准:真诚(不欺骗消费者)、全面(全方位坦诚相待)、平等(尊重消费者知情权) [12] - 参考案例包括: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通过B站长视频、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接受央视专访、以及黄晓明的深度对话节目,这些方式有助于在危机中逆风翻盘 [12] - 视频播客(如抖音、B站上的深度内容)因兼具个性化和高质量,成为争取消费者信任的新途径,可抵消大众对纯短视频的审美疲劳 [12][13] 去中心化与价值驱动的模式 - 影视飓风采用去“中心化”养粉模式,将流量聚焦于内容和社群而非个人,CEO Tim作为主理人之一参与内容共创,构建了“分布式信任” [14][16] - 该模式的核心是过硬的内容和产品价值,观众因“技巧可复用”等实用价值而关注,而非个人情怀,即使单期内容出问题,对品牌的影响也较小 [15][16] - 罗永浩从高度依赖个人IP(占“交个朋友”流量池62%)转向视频播客主持人,完成“人格后置”,将粉丝依赖从情绪转换为内容,实现风险对冲 [18]
“粉丝”之于企业家,视之为工具必被反噬
 搜狐财经·2025-11-02 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