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国编程产品输出「中国话」
36氪·2025-11-02 16:02

行业趋势反转:美国科技公司采用中国大模型 - 美国编程工具Cursor和Windsurf推出自有模型Composer和SWE-1 5,并被证实采用中国大模型技术,Windsurf明确表示其模型由中国智谱AI提供[1] - 估值93亿美元的美国平台Vercel宣布将智谱GLM-4 6纳入其官方API服务,云服务平台Together AI部署阿里巴巴的Qwen-3-Coder,AI推理平台Featherless支持Kimi K2[5] - 趋势从一年前中国公司接入美国模型,反转为美国AI公司纷纷采用中国大模型,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开源模型在性能、速度和成本上具备优势[5] 中国大模型的竞争力与市场表现 - 自今年7月以来,国产大模型如DeepSeek、Qwen、Kimi-K2等频繁霸榜各大模型榜单,证明其已具备全球竞争力,尤其在编程领域得到核心玩家认可[6] - 在OpenRouter全球大模型超市的调用量排名中,2025年9月Top10产品前5名有4家是编程工具,国产模型从无存在感到迅速霸榜[7][8] - 智谱GLM和月之暗面Kimi在OpenRouter上最受欢迎,Kimi占据约2%-5%市场份额,GLM的使用量一度超过10%[8] 商业化策略与市场竞争 - 国产大模型通过高性价比策略抢占市场,Social Capital创始人表示已在Groq上使用Kimi-K2,因OpenAI和Anthropic模型价格过高[6] - 智谱第一家推出支持Claude Code的包月套餐,定价20-200元,相当于Claude价格的1/10,预计年收入过亿[11] - Kimi在程序员节推出类似优惠包月套餐,MiniMax M2发布即限时免费并预告推出Coding套餐,竞争日趋白热化[11] AI编程赛道的战略重要性 - AI编程是近两年AI领域最先跑通产品市场契合的赛道,也是全球化竞争最激烈的领域,海外Anthropic领先,OpenAI发布GPT-5及Codex作为回应[7] - 国内仍在牌桌上的大模型厂商均瞄准编程这一确定性战场,OpenRouter调用量成为重要的市场验证过滤器[7] - 大模型竞争破局的关键在于选对并被广泛验证的场景,这场竞争是坚韧性、智力与判断力的综合考验[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