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加坡部长谈贸易摩擦,无视美国主动打压,却一味劝中国忍让!
搜狐财经·2025-11-02 16:08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反驳新加坡部长徐芳达关于中国应在贸易摩擦中“忍让”的观点,指出全球贸易失衡的根源在于美国的系统性遏制,而非中国的主动对抗 [1][2][8] - 文章认为新加坡的“调停”角色存在不公正的倾向,其倡导的“多边主义”实质是希望中国在西方主导的框架内行事,与中国主张的平等互利的多边主义有本质区别 [5][7] - 文章强调中国的反制措施是防御性的,坚守自主发展权和核心利益是不可触碰的底线,国际秩序重建必须基于平等,而非单方面退让 [8][10][16] 新加坡的立场与关切 - 新加坡部长徐芳达建议各国在关税问题上应搭建桥梁、寻找合作,避免“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的对抗循环,并特别提及中美应加强青年交流 [1] - 新加坡作为高度依赖全球贸易的国家,其经济命脉系于国际贸易和金融开放,因此对国际秩序动荡深感忧虑 [4] - 新加坡试图在中美之间扮演“调停者”角色,但随着两国矛盾加剧,其外交回旋空间缩小 [4][5] 对中美贸易摩擦根源的分析 - 当前全球贸易失衡并非中国主动挑起,而是美国持续进行系统性对华遏制,包括关税战、科技封锁及“去风险”战略 [1] - 中国在贸易摩擦中始终处于被动应对地位,美国一再破坏对话基础并筑起高墙,使得要求中国单方面合作成为无谓的自我牺牲 [2][10] 对“多边主义”的认知差异 - 新加坡理解的“多边主义”倾向于维持现有西方主导秩序,希望中国在美国设定的框架内行事 [7] - 中国主张的多边主义强调国与国平等互利,反对霸权,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7] - 认知差异背后是双方对世界格局的不同看法:新加坡担心“领导真空”,中国则认为多极化是必然趋势 [7] 中国的立场与应对原则 - 中国坚持自主发展的权利和核心利益的捍卫,大国博弈不能套用小国逻辑,对话大门敞开但底线明确 [8][12] - 中国的反制是防御性的,将中国的防御与美国的主动进攻混为一谈会模糊是非界限 [8][10] - 中国的发展道路由自身决定,将在中美博弈中保持稳健节奏,不因挑衅盲目行动,也不因压力退缩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