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分析机构Omdia评测显示,国内AI搜索行业第一梯队为百度、夸克、豆包,它们凭借自研大模型与全栈优化能力在响应速度、生态整合方面表现突出[1] - DeepSeek、Kimi、微信、秘塔凭借技术创新或用户体验优势构成国内AI搜索行业第二梯队[1] - 国内AI搜索市场已确立夸克、百度、字节跳动三家企业的主导地位,形成三强争霸的局面[2] - 全球范围内,OpenAI发布ChatGPT Atlas浏览器直接挑战谷歌Chrome,谷歌则凭借深厚技术积累和庞大用户基础不断加大生成式AI搜索投入[3] - 微软通过与OpenAI合作将生成式AI技术融入必应搜索,苹果据称也在研发基于AI的搜索技术,可能集成至其生态系统[4] 产品形态与技术演进 - 夸克“C计划”上线的对话助手通过AI超级框构建“搜索+对话+执行”的闭环体验,用户可进行自然语言交互并保留信息溯源能力[2] - 百度全面升级文心助手AIGC创作能力,支持AI图片、AI视频、AI音乐、AI播客等8种模态创作,并能一键调用多工具解决多场景问题[2] - 2025年AI搜索正式告别关键词匹配时代,进入“理解语义、预测意图、主动推荐”的新阶段[5] - AI搜索凭借强大语义理解能力能更精准把握用户需求,提升搜索效率和结果准确性,并具备预测意图和主动推荐功能[5] 市场发展趋势与商业模式 - AI搜索作为智能入口拥有巨大流量潜力,对于大模型厂商拓展业务版图、增强用户黏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1] - 中国AI搜索市场经历三个阶段:2000-2015年由传统搜索引擎主导,2015-2023年用户转向抖音、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搜索,2023年生成式AI兴起彻底颠覆市场[2] - 专家认为AI搜索不会替代传统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更可能形成互补关系,因传统平台在信息检索全面性、社交属性等方面具优势[6] - 另一种观点认为AI搜索将“拆墙重组”,把答案直接送到用户手边,流量不再按旧地图流动,最终形态是“搜索即场景”[7] - 商业化路径上,“企业级API+场景分成”模式有望规模化,百度智能云、阿里夸克一季度API调用量环比翻3倍,毛利率比标准云高15个百分点[8] - 大模型推理成本若保持年降30%的节奏,两年后毛利率可达45%,届时广告将只是锦上添花而非生死线[8]
AI搜索战事升级:巨头竞逐智能入口 流量规则重构
中国经营报·2025-11-02 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