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32万亿信托业迎新规!三条“红线”开启资管信托真私募时代
北京商报·2025-11-02 21:28

监管框架与核心定位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资产管理信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构建信托行业资管业务精细化、体系化监管新框架,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5年12月1日 [1][13] - 《办法》明确资产管理信托是基于信托法律关系的私募资产管理产品,需符合资产管理本质、坚持私募定位、严格投资者标准 [9] - 该办法填补了资管信托专项监管的制度空白,整合了此前分散的规定,提升了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有效压缩监管套利空间 [13] 核心监管要求与“红线” - 《办法》划出三条“红线”:资管信托需符合资产管理本质并做好全流程管理、坚持私募定位、对个人投资者设置家庭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人民币等准入“门槛” [1][9][10] - 信托公司不得开展或参与具有滚动发行、集合运作、分离定价特征的资金池业务,不得提供规避监管的通道服务 [6][7] - 信托公司不得以任何形式承诺保本或最低收益,不得设置预期收益率,不得以信托产品名义开展为融资方服务的私募投行业务 [7] - 单个资管信托产品的投资者人数不得超过200人,坚持非公开发行 [10] 业务运营管理规范 - 《办法》共五章八十五条,从产品设立、变更、终止到销售、托管、投资管理、风险管理、信息披露等七个方面进行系统规范 [5] - 要求信托公司加强全过程管理,严格产品设立和销售管理,规范重点环节,强化风险管理和净值管理 [5] - 要求信托公司全面准确识别关联方,规范关联交易认定和定价,建立健全关联交易内部评估和审批机制 [8] 行业影响与转型方向 - 新规推动信托公司从“融资中介”向“资产管理机构”转型,加速行业优胜劣汰,促使公司加大在投研能力、风控体系和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 [8] - 资产管理信托在信托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2024年全年新成立资产管理信托1.96万只,规模达3.83万亿元,分别占新成立产品个数和规模的29.08%和46.03% [9] - 截至2025年6月末,全行业信托资产管理规模余额首次突破30万亿元大关,达32.43万亿元,资产服务信托与资产管理信托已成为驱动行业增长的主导业务类型 [13] 存量业务整改与过渡安排 - 信托公司需对照《办法》梳理存量资产管理信托业务,制订整改计划,明确时间进度,有序压降待整改业务规模 [12] - 金融监管总局将把资产管理信托业务整改进展作为分类监管的重要依据,督促各公司稳妥有序整改 [12] - 已纳入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个案处理范围的业务,需按原有要求及已报送计划继续整改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