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消息,重大改革将启动!
中国基金报·2025-11-02 22:03

创业板改革核心内容 -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更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特征的上市标准,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企业提供更精准、包容的金融服务[1] - 改革旨在响应国家“十五五”规划对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部署,补齐制度短板以更精准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3] - 改革关键在于制定更符合创新型企业特点的上市标准,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企业打开更顺畅的融资通道,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体现[2] 改革对资本市场与经济的意义 - 改革有助于提升创业板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精准对接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企业,引导资本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助力产业升级与技术突破[4] - 有利于让更多有潜力的科技企业获得融资机会,并引导资金精准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产业等重点方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4] - 有利于优化市场结构,吸引更多“耐心资本”入市,构建“长钱长投”体系,并吸引国际投资者关注,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地位[5]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分工 - 创业板改革后发展方向更突出“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培育,“三创四新”是其显著特征,与科创板、北交所形成差异化定位和功能互补[7] - 未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功能分工将更精准明确:主板稳定护航龙头,创业板助推创新成长,科创板攻坚“硬科技”,北交所培育专精特新[7] - 各板块定位明确、功能互补,共同覆盖各类型、各发展阶段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实现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到“硬科技”龙头的全周期资本覆盖[7][8] 创业板企业业绩表现 - 2025年三季度创业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3万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9.19%,实现净利润0.25万亿元,同比增长16.4%[10] - 2025年前三季度创业板归母净利润同比累计增长16.78%,增速领先于主板及其他板块,通信、电力设备、电子、机械设备等板块成为业绩增长主力军[11] - 创业板50指数50只成份股中,32家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为正,13家同比增速超100%,净利润增速中位数高达22.5%[12] 创业板估值与投资价值 - 当前创业板指市盈率约为41倍,处于2010年上市以来由低到高36%的分位数水平,明显低于美股标普500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的估值分位数[12] - 创业板指高度聚焦新能源、电子通信、医药生物、计算机等代表中国产业升级方向的行业,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在AI产业周期中具有较大估值抬升潜力[12] - 结合盈利改善预期与改革政策红利,创业板估值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具备安全边际和长期投资价值[11] 机构配置与投资方向 - 2025年三季报披露的主板配置权重为47.54%,创业板配置权重为19.29%,科创板配置权重为13.91%,创业板和科创板权重较上一季度明显提升[13] - 机构投资者重点布局符合国家战略导向、具备核心技术和持续成长能力的细分领域,如新能源技术迭代、半导体自主可控、生物医药创新及AI与数字经济融合[14][15] - 信息产业细分赛道景气度持续攀升,AI算力领域因智算中心建设提速、服务器需求激增,光通信板块受海外云厂商升级需求驱动,高端光模块出货量与毛利率双升[14] 创业板主题基金表现与创新 - 目前市场上包含“创业板”字样的基金共有144只,较去年同期增加近六成,截至10月31日,创业板主题基金年内收益几乎全部为正,平均业绩为40%[16][17] - 创业板50指数年内涨幅近60%,创业板主题基金整体表现亮眼,但业绩分化明显,首尾相差近90个百分点,主要源于行业配置和投资策略差异[16][18] - 未来产品创新方向包括开发更精细的指数工具、引入更高效的风险管理工具、提供个性化资产配置方案,以及开发细分赛道主题指数和SmartBeta产品[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