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零售竞争格局升级 - 电商巨头在"双11"期间于即时零售领域展开"分钟级"竞速比拼,近场电商在供给、消费和生态上逐步重构[1] - 淘天与美团的较量从外卖升级至近场电商,双方均引入更多知名品牌以优化仓内货盘[1] - 美团闪电仓数量已突破5万家,目标到2027年超过10万家,淘宝闪购则计划在一年内投入20亿元专项资金,目标覆盖全国200多个城市[4][5] 新仓型模式与战略布局 - 淘宝闪购上线"淘宝便利店"连锁品牌,提供"24小时营业、30分钟达"服务,并针对校园等场景推出特殊仓型,主力仓型SKU约1万[3] - 淘宝便利店以品牌授权形式向商家开放,门店资产属商家,商家可获得淘宝闪购与1688联合提供的数字化供应链支持[3] - 美团"闪电仓"为只做线上经营的前置仓,覆盖消费者周边半径3-5公里,主打半小时达和24小时营业,采取轻量化加盟扩张方式[3][4] 非餐品类扩张与品牌资源争夺 - 美团闪购联合上万个品牌建设"品牌官旗闪电仓",入驻品牌涵盖自然堂、薇诺娜、蕉下等美妆、服饰、数码类[6] - 非餐即时零售订单增长显著,2025年美团闪购非餐订单峰值预计超2700万单,淘宝闪购非餐零售全品类订单量增长超2倍[6] - 超3.7万个品牌商家接入淘宝闪购,"双11"期间3C数码、个护、服饰等行业品牌在闪购渠道成交额同比增长超290%[6] 商家经营挑战与市场饱和度 - 闪电仓经营面临价格战激烈与盈利困难挑战,有经营者投入150万元经营3家仓后亏损,指出订单低于15元基本亏钱[8] - 热门城市的优势空白点位资源逐渐饱和,闪电仓缺乏线下自然流量,依赖线上推广,同时面临品牌门店、超市接入即时零售的竞争挤压[8] - 垂类场景闪电仓如母婴仓面临客群过小挑战,综合类闪电仓货盘中原先白牌商品占多数,现平台转向引入知名品牌以提升利润[9][10] 消费场景与用户行为变化 - 用户消费呈现全时段、全品类、全场景特征,临时性消费场景如应急、旅行、天气变化刺激防晒、美妆小样商品增长[7] - 品牌商在即时零售渠道选择标品和基础款货品以满足应急需求,此类场景占比约30%,且近场订单退货率更低[7] - 电商巨头通过纳入远场电商品类培育消费者使用即时零售购买服饰、化妆品的心智,以提升用户活跃度及主站打开频次[6]
电商巨头激战线下“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