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购物体验被重塑!AI助手主动挖掘需求,传统电商面临颠覆性变革!
搜狐财经·2025-11-03 00:48

文章核心观点 - 双11期间,AI与电商的深度融合正在引发一场静悄悄的变革,主流AI助手纷纷转型为具备商业能力的“带货达人”,重塑购物体验和行业格局 [1][3] AI电商的全面落地与平台策略 - 天猫总裁宣称今年是“AI全面落地的第一个双11”,京东方面也表示这是AI、大模型等技术融入程度最深的一届 [3] - 淘宝智能客服“店小蜜”在双11关键两周内累计接待服务消费者2亿人次,自动解决全链路问题并带动成交显著提升 [7] - 豆包已直接嵌入抖音商城链接,功能覆盖母婴、美妆、家居等高消费频次品类,并接入评分4.8分以上的优质店铺 [5] - 腾讯元宝策略调整,目前仅支持微信生态内的小店商品,而Kimi的跳转路径需经“什么值得买”等中间页导向淘宝或京东 [5][7] 购物体验的重塑与路径分化 - AI助手基于语义理解和历史行为进行主动需求判断,将传统被动检索变为个性化导购,例如询问露营装备时会反问使用场景并参考历史购买记录 [5] - 国内外发展路径存在差异:OpenAI推出“即时结账”服务,用户可在对话框内直接完成支付,已整合信用卡、Apple Pay等多种支付方式 [7][9] - 国内模式更多是AI助手与传统电商平台的流量合作,例如豆包链接导向抖音商城,通义千问仅限淘宝体系,难以实现跨平台比选 [9] - 美团“小美”提供代理执行思路,用户可让其直接点一杯自取的瑞幸咖啡并完成定制和支付 [11] 商业化压力与变现探索 - AI“带货”热潮背后是大模型公司面临的巨大商业化压力,头部企业OpenAI在2025年上半年营收约43亿美元,亏损却达135亿美元 [11] - 国内厂商面临“百模大战”下的价格竞争,API调用价格持续走低,迫使企业寻求更直接变现渠道,电商导流被视为技术门槛较低、更易落地的方式 [11] - 麦肯锡报告指出AI个性化推荐系统能使电商转化率提高20%-30%,但麻省理工学院研究报告显示仅有5%的企业AI项目真正带来了销售额提升 [13] 底层基础设施重构 - 京东重写了推荐引擎,将大模型的深层推荐能力与传统搜推的规模化能力融合,以实现轻购物与慢购物的融合 [18][20] - 淘宝改造了数据库和搜索引擎、推荐引擎、广告引擎,使复杂语义下搜索相关性提升20%,推荐信息流点击量提升10% [20] - 京东训练懂电商的多模态模型,使其能够从图片中判断口红的光泽度,以更好理解商品和用户需求 [22] - 天猫旗舰店升级为智能态的3.0版本,被称作“AI时代的超级入口”,旨在让品牌依据AI感知的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22] 未来入口控制权的博弈 - 通用AI助手(如豆包、ChatGPT)与垂类平台(如淘宝、京东)正在争夺信息分发权,前者想成为AI时代的流量入口,后者则想直接成为消费入口 [22][24] - 国外平台态度分化:沃尔玛积极与OpenAI等AI公司合作,而亚马逊似乎更想将用户留在自己的生态内 [24] - 豆包凭借月活1.57亿的用户基础与抖音电商生态支持,在交易闭环建设上领先,而阿里、腾讯等巨头通过夸克“C计划”、蚂蚁“灵光”等产品试图抢占入口 [25] - 长远来看,随着AI推荐精准度提升,搜推系统可能继续变革,甚至变成AI助理推荐信息的一部分,这场围绕流量分配与用户决策心智的竞争可能重塑电商格局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