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促使央行重启国债买卖?
上海证券报·2025-11-03 01:53
央行重启国债买卖的核心动因 - 央行重启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释放稳增长与防风险并重的信号 [2] - 此举是应对当前流动性波动的阶段性举措,也是为未来政策留出空间的前瞻性安排 [6] - 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协同正在强化,央行操作旨在支持财政支出落地,形成“财政前置,货币配合”的良性互动 [7] 本轮操作的主要特点 - 与去年相比,本轮操作在节奏、规模与期限结构上更为灵活 [3] - 操作可能更注重“定向投放”,通过从大型银行手中买入库存国债实现精准投放 [3] - 机构普遍预计本轮买债总量难以明显超出去年,央行将通过组合工具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3] - 操作或体现为“做陡曲线”策略,通过买入短端债券稳定市场预期 [4] - 央行可能逐步延长买入期限至5年左右,以提高操作效率并契合国内资产配置优化方向 [5] 对市场流动性与银行体系的影响 - 买债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可发挥“降准替代”的功能,起到“类降准”的效果 [6] - 操作有助于缓解银行持债压力,并为明年政府债发行营造平稳环境 [6] - 2024年首次启动国债买卖曾引发资金面过度宽松的担忧,本次操作将更注重维持市场平稳 [3] 债市反应与机构预期 - 政策信号提振债市情绪,长端利率出现技术性回稳 [2][8] - 10月初“债市微观交易温度计”读数已跌至近两年低位,显示市场悲观情绪接近底部,利空因素已被充分消化 [8] - 有机构认为不应高估本轮买债的持续拉动作用,在央行未同步降息的情况下,未来宽货币空间或有限 [9] - 市场对央行恢复国债买卖的定价已较为充分,短端流动性受益确定性较高,但期限利差大幅扩张的概率不高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