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债市波动 挤压银行投资收益空间
上海证券报·2025-11-03 01:54

债市波动对银行营收的影响 - 债市波动与净息差收窄对多家上市银行前三季度营收构成压力,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大幅下滑是拖累非息收入的主要因素[1] - 债券估值下行导致银行持债资产重估损失扩大,42家上市银行中24家非息收入同比下滑,8家投资净收益同比下滑,31家银行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为负[2] - 招商银行前三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累计亏损88.27亿元,其中第三季度单季亏损40.08亿元,光大银行和华夏银行同期分别亏损49.82亿元和45.05亿元[2] - 银行在业绩说明会中普遍将原因归咎于债券估值波动,例如招商银行非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4.23%,光大银行非利息收入同比减少14.83%[3] - 过去两年银行投资收益高增长得益于利率下行带来的估值收益,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债券价格波动导致账面浮盈回吐和部分资产减值[3] 银行通过资产处置对冲业绩波动 - 部分银行通过在高位主动出售债券以锁定浮盈,实现投资收益同比增长,例如建设银行投资净收益同比增长150.55%[4] - 长沙银行、青岛银行、邮储银行、紫金银行、上海农商行截至三季度末的投资收益均有70%以上的同比增长率[4] - 银行通过处置AC账户资产可直接确认投资收益,例如长沙银行交易性金融资产较年初增长36.9%,AC账户资产较年初压降10.8%[4] - 但通过出售资产兑现浮盈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2025年上半年上市银行OCI账户兑现浮盈比例达18.33%,环比上升6.18个百分点,后续可售资产减少和市场波动可能限制空间[5] 银行投资策略的转变与未来展望 - 银行投债逻辑正从依赖配置利差转向主动管理,注重提升交易能力、久期管理和风险对冲以实现稳健收益[1][6] - 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被视为稳定预期和收益率曲线的重要举措,消息公布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下行至1.79%[6] - 市场环境推动银行从“赚利差”转向“赚管理”,需增强债券主动交易能力,并通过中间业务和代客交易服务提高非息收入稳定性[7] - 招商银行管理层预计央行恢复买卖国债措施有利于债券利率下行,将对其他非利息收入产生积极影响[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