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重仓股行业变迁 - 2000年至2010年,重仓股以钢铁、金融等周期股为主,映射工业化与城镇化时代特征,例如中国联通连续4年入围前十大重仓股,招商银行连续9年上榜且多年稳居第一[1] - 2010年至2020年,消费行业成为重仓主线,贵州茅台在2011年末以338.91亿元持股市值跻身榜单首位,伊利股份、格力电器等消费龙头持股市值多次进入前五,相关公司净利润年复合增速均超过20%[2] - 2020年至今,科技与高端制造成为新主线,2024年末宁德时代以1786.92亿元持股市值超越贵州茅台成为第一重仓股,2025年三季度末其持股市值进一步攀升至2071.04亿元,中际旭创、新易盛新进榜单且持股市值均超千亿元[3] 重仓股选择的核心逻辑 - 业绩与股价呈现正相关关系,2025年前三季度新易盛净利润同比增速284.38%,股价年内大涨318.74%,中际旭创净利润增长90.05%,股价上涨284.91%,历史案例如2007年招商银行净利润增长124.36%伴随股价上涨143.43%也印证此逻辑[4] - 市场对不同生命周期产业给予不同估值逻辑,2005年末贵州茅台初登重仓榜时市盈率仅21.37倍,总市值215.28亿元,到2020年末其市盈率升至56.3倍,总市值突破2.5万亿元,而2025年三季度末寒武纪-U市盈率接近500倍,总市值达5543.14亿元[5] - 行业持仓集中度从高度集中走向多元配置,2007年周期鼎盛期前十大重仓股中金融、钢铁行业占据六席,2019年消费主导期食品饮料、家用电器标的占比达50%,2025年三季度末重仓股覆盖电气设备、通信、电子等多个领域,单一行业占比显著下降[6] 产业周期与时代趋势映射 - 重仓股变迁深刻反映中国经济结构转型,2000年电子行业个股如大唐电信、风华高科出现对应早期电子产业萌芽,2010年后贵州茅台、伊利股份崛起对应居民消费能力提升,2020年以来宁德时代、中芯国际领跑契合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方向[7] - 产业生命周期阶段决定重仓股更迭,工业化初期银行、钢铁等周期行业在2003年至2007年间实现盈利与市值同步扩张,工业化成熟期消费行业在2013年至2019年间实现长期增长,当前科技与高端制造正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阶段,宁德时代市值从2020年末的8179.02亿元升至2025年三季度末的1.85万亿元[7] - 未来重仓主线将围绕国家战略与产业升级方向展开,2025年三季度持仓以电气设备、通信、电子等科技制造领域为核心,贵州茅台虽持仓市值调整但仍以1250.2亿元稳居第二,体现传统行业价值韧性[8]
公募重仓股25年进化史赛道在变,穿越牛熊“主心骨”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