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战略定位与目标 - 无锡正积极打造长三角大飞机零部件产业集群新高地,从零部件配套向系统级攻坚升级,以“小部件”撬动“大系统” [1] - 出台《无锡市大飞机零部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与《无锡市促进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为产业向“自主引领”跃升提供政策动能 [1] - 目标到2027年培育大飞机零部件产业链企业超200家,带动航空关联产业产值达500亿元 [5] “3+X”产业体系布局 - 构建以航空发动机制造、特色机载系统、航空新材料为三大核心的“3+X”产业体系,叠加高附加值子产业链,形成覆盖“研发—制造—服务”的全链条布局 [2] - 航空发动机领域形成材料到系统的完整链条,产业链完整度居全国首位,集聚规上企业近40家,包括2家单项冠军、1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5家上市企业 [3] - 特色机载系统领域企业近70家,在通信导航、显示系统等领域形成显著优势 [4] - 航空新材料领域企业达30余家,在钛合金、铝锂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领域形成区域协作网络 [4] - “X”领域拓展航空工业软件、发动机智能维保等高附加值环节,瞄准千亿级后市场 [4] - 截至2024年末,无锡航空产业链企业达223家,带动全产业链营收近300亿元,44家企业融入中国商飞供应链 [4] 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构建“基础研究—中试转化—产业应用”的创新闭环,已集聚3个国家级研究中心、11个联合实验室和4个院士工作站 [7] - 无锡航空发动机基础部件产业创新研究院自2022年成立以来已推动12项重点技术突破 [7] - 数字化转型激活产业效能,例如雪浪数制与中国商飞联合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无锡透平叶片将叶片加工精度控制在0.02毫米内 [7] - 适航认证是关键突破口,目前无锡五成以上航空企业获专业资质 [7] 人才引育策略 - 大力引进培养顶尖人才(团队),实施全权负责制,经评审给予最高1亿元项目支持 [8] - 目标到2027年引培高端人才500名以上,目前航空航天领域已集聚博士200余人,形成“院士领衔、骨干支撑、青年储备”的人才梯队 [8] 政策与资金支持 - 明确“一核引领、多点支撑”的空间布局,惠山、滨湖、新吴为核心承载区,宜兴、锡山、江阴形成差异化互补发展格局 [9] - 创新“产业基金+财政补贴”支持模式,设立多只航空航天专项基金,总规模超过150亿元 [9] - 对企业取得适航证书给予累计最高500万元奖励,对进入供应链的企业按订单规模给予累计最高500万元补贴 [10] - 推动与上海、南京等城市的协同发展,例如与上海港实现“沪苏同港”通关一体化,与合肥、宁波共享适航测试平台 [10]
制造强市”无锡强势撬动航空万亿“新赛道
新华日报·2025-11-03 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