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大学科技园加码
新华日报·2025-11-03 05:47

大学科技园的角色演变与运营模式 - 大学科技园正从单纯孵化项目转变为同时招引项目的资源整合者,构建专业服务平台并嵌入成果评价体系 [1] - 通过灵活运用资本力量,科技园融通政策、资金与技术,旨在加速前沿科技与产业力量的结合 [1] - 河海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激励成果转化,规定科研团队可获得80%至90%的收益分配,专兼职技术经理人可向成果完成方收取额外服务费 [1] - 西北工业大学对科技成果进行单列管理,已将知识产权职能纳入科技园,成功转化专利1896件,并有82家企业参与转化 [1] 资本支持与平台建设 - 在创投和资本市场支持下,大学科技园尝试直接投资,与孵化企业建立利益共同体关系 [2] - 上海交通大学打造一站式概念验证平台,已建6个分中心并筹措1.7亿元基金,聚焦智能机器人、生物医药等硬科技领域 [2] - 西安交通大学形成了高校、创新港、大学科技园联盟、校友会与科技园协同的成果转化体系 [2] - 江苏省强调大学科技园需一园一特色,与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协同,以服务成果转化、创新孵化和人才培养 [2] 具体合作与生态构建 - 河海大学与金坛区签署协议共建常州科技园,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通信、智能制造领域 [3] - 合作旨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生态闭环 [3] - 河海大学与华能江苏新能源中心、长江电力等企业共建4个创新平台,涉及新能源、高坝深隧检测、新兴材料及低空技术 [3] - 中科卫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科技企业及创投资本正式入驻河海大学常州科技园 [3] 区域产业协同与成果 - 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紧扣常州新能源、智能装备、新材料等特色产业需求,已与近100家常州企业开展200余项科研合作 [2] - 常州市被描述为创新要素集聚、产业基础扎实、资本市场活跃的科技成果转化沃土 [2] - 西北工业大学成果转化参与企业多集中于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