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整体趋势与指数观点 - 当前4000点指数成色优于2015年同期,估值水平显著更低,无需过度关注指数点位本身 [1] - 市场面临情绪回落压力、利好空窗期和回调整固需求,预计11月将横盘调整,建议暂缓加仓 [4] - 总量增长进入复苏周期,中国资产增长正进入复苏周期 [2] - 短期市场或震荡盘整,但中长期保持乐观,新一轮盈利上行周期已开启 [7] - 突破4000点不意味后续一马平川,但牛市未结束预期不会轻易消散 [10] 结构性机会与行业配置 - 结构性机会仍存,择时重要性有限,建议围绕传统制造业提质升级、中企出海、端侧AI布局 [1] - 投资者恐高心理主要出现在科技板块,但新能源、化工、消费电子、资源、机械等行业存在利润持续增长方向 [1] - 出海逻辑未遭遇实质性挑战,创新药和新消费自8月以来调整幅度足够大 [1] - 三季度全A非金融石油石化业绩增速继续回升,净利率普遍环比改善,景气线索加速扩散 [2] - 科技成长相对价值和周期短期仍处于高性价比状态,A股有效反弹行情需以科技成长领涨 [3] - 配置重点看好景气线索、年末调仓、短期切换三大方向,关注煤炭、石油石化、新能源、非银行金融等 [4] - 顺应国家战略、具备真实技术壁垒的科技企业是重要主线,反内卷相关板块中长期投资价值提升 [5] - AI仍为中期产业景气主线,成长板块内部有望轮动演绎,关注有色、AI应用/软件、电源、储能等行业 [6] - 关注低基期板块在明年释放更大弹性,集中在周期、消费领域,价值选手可关注再通胀交易逻辑 [7] - 推荐上游资源(铜、铝、锂、油)、资本品(工程机械、重卡、锂电设备等)及食品饮料、航空、煤炭 [8] - 非牛市主线或有阶段性领涨机会,出海+低位顺周期或成为年内投资最后一搏 [10][11] 科技成长板块与TMT持仓 - 基金三季报显示电子行业配置比例超过25%,双创板块超过40%,成长风格超过60%,均为2010年以来最高水平 [4] - 2025年基金三季报显示TMT行业配置比例接近40%,创历史新高,超配比例达到11.3% [9] - 当前或仍处于新一轮机构加速超配TMT的早期,科技成长仍是本轮牛市主线,但短期波动可能加大 [9] - 基金对TMT行业已持续4个季度超配比例环比增幅扩大,短期超配节奏可能放缓 [9] - 三季报A股机构投资者科技仓位达到40.16%,处于非常高水平,后续关注AI配置能否向下游应用转移 [11] 宏观经济与政策环境 - 随着四中全会结束、中美会谈取得阶段性成果、三季报披露完毕,市场焦点转向内部结构优化 [1][6] - 中美经贸磋商取得阶段性成果,缓解市场对外部不确定性担忧,后续宏观政策有望持续加力 [5] - 2026年春季可能是阶段性高点,但大概率不是全年高点,全面牛市条件会越来越充分 [3] - 随着供给出清,2026年A股政策底、市场底、经济底依次出现框架有效性回归 [3] - 四季度提前反映2026年改善行情已在演绎,2026年PPI回升可能由负转正 [3] - 反内卷成为宏观调控重要抓手,推动生产端数据回落可能带来阶段性阵痛 [7] - 中美双方迎来从战略性脱钩转向阶段性合作小周期,对人民币资产风险偏好提升有利 [10] 产能与库存周期 - 三季度产能周期局部复苏特征延续,新兴科技、全球定价资源品及部分顺周期行业产能周期处于复苏和扩张阶段 [2] - 地产链、部分制造和消费行业步入被动去库存复苏阶段,特钢、玻纤、专用设备、小金属等产能利用较为充分 [2] - 资源品和部分出海制造行业处于主动补库扩张阶段,高产能利用率的有色、摩托车、其他电源等高景气有望延续 [2]
十大券商一周策略:4000点后如何应对?盘整震荡中布局再平衡
证券时报·2025-11-03 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