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根本遵循[1] - 国家创新体系成为世界各国科技竞争的新焦点[1] 科技创新能力与成效 - 中国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基础设施等规模均位于世界前列[1] - 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发展壮大[1] -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1] - 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空深地深海探测等重大科技成果捷报频传[1] - 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1] 创新体系短板与改进方向 - 创新体系在布局、资源配置、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仍存在短板[2] - 需以系统思维提升整体效能,增强科技创新的广度、深度和精度[2] 基础研究发展 -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当前中国基础研究进入加速期[2] - 应构建国家实验室、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主体深度参与、高效配合的创新生态[2] - 坚持目标导向与自由探索相结合,推动高水平原始创新成果产出[2] 企业创新活力 - 企业创新活力直接决定国家创新体系的效能释放[2] - 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显著增强[2] - 应持续培育支持一批能够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的科技领军企业[2] - 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发展机制[2] - 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重点领域攻关任务[2] - 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推动产学研融通创新[2]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 人才是创新体系中最活跃的核心要素,世界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3] - 需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3] - 加快培育一支规模庞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3] - 以创新需求为牵引,优化高校学科设置,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3] - 建立人才双向流动机制与多元评价体系[3]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经济日报·2025-11-03 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