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趋势 - 202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1922亿美元,同比增长8.4%,连续两年增长超8%,位列全球第三 [3] - 2024年末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31399.3亿美元,是2002年末的105倍,全球排名自2018年起保持第三,存量规模相当于美国的32.2% [3] - 截至2024年末,3.4万家境内投资者共设立约5.2万家境外企业 [5] - 2024年末境外企业员工总数达502.1万人,为2006年末的8倍,同比增长17%,创近年最高增速,境外企业平均规模约为97人 [7] 重要节点 - 2004-2006年:投资管理制度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2004、2005、2006年流量同比增速分别达94%、122%、73%,2006年存量同比增长58%为历史最高 [8][10] -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并购机遇,当年流量同比增长111%,存量同比增长56%为历史次高 [10] - 2014-2017年:政策推动投资扩张与收缩,2014年“走出去”金额首次反超“引进来”,2016年流量达历史最高1961.5亿美元,2017年监管收紧后流量下降19% [11][12] - 2023年后:出现“新出海潮”,2023年非金融类境外企业数增加1483家创历史记录,2024年境外企业数增8%,员工数增17% [12] 目的地结构 - 主要目的地高度集中,香港、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近十年占存量总额70%-80%,2024年合计占比78.6%,其中香港占比稳定在55%-60%,2024年首次超60%达61.2% [15][16] -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占比下滑,美国占比从3.8%-4.4%降至3%以下,2023、2024年被新加坡超越,加拿大2023、2024年未进前15,澳大利亚占比从2.6%降至1.1% [17] - 东南亚国家占比显著上升,新加坡2024年存量占比达3.3%超过美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占比也跃升,越南在2021-2024年间占比达0.4%-0.5% [20] - 欧洲国家占比有升有降,荷兰、英国、卢森堡、德国等2015年左右占比高后下降,2023、2024年略有回升,俄罗斯占比逐步下滑,2021年后未进前15 [21] 行业结构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近十年占比30%-40%,为最大行业,主要分布于香港、开曼群岛等离岸中心 [22] - 金融业、采矿业占比明显下降,金融业中53%为货币金融服务,2024年末国有商业银行在51国设103家分行 [25] - 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占比总体上升,制造业在2018年后震荡上升,批发零售业2019年后增长可能与跨境电商兴盛有关 [26]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24年存量占比突增至12.7%,成为除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外第一大行业,近十年波动较大 [26]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近十年相对稳定 [26] 投资来源地结构 - 非国有企业角色加重,在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中占比自2006年攀升,2024年非金融类流量中非公有制经济控股占比达54.3%,较2023年46.1%大增 [27][29] - 投资来源地分为四档:广东占比20%-30%为第一档,上海占比15%-20%为第二档,浙江、北京占比8%-15%为第三档,山东、江苏占比5%-8%为第四档 [29] - 浙江企业2020年后增长迅猛,存量占比提高,2022、2023年流量占比取代广东居第一,2021、2024年居第二 [31] - 上海自2021年后存量占比逐年下降,2024年流量占比落至第四,甚至落后于山东 [31]
20年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分析:中企出海规模、结构和动态
搜狐财经·2025-11-03 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