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锂价暴跌+小作坊搅局:新能源汽车电池千亿回收市场争夺战
贝壳财经·2025-11-03 16:14

行业市场规模与阶段 - 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回收量已超30万吨,市场规模达480亿元,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1] - 市场正处在第一波回收爆发期的前段,预计三到五年内电池回收量会有巨大增长[2] - 动力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产能超300万吨,叠加非白名单企业,行业总产能远超300万吨[12] 动力电池回收模式与技术路径 - 动力电池回收主要有两条路径: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4] - 梯次利用是将容量衰减的电池检测、拆解、重组后应用于低速电动车、市政路灯等对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场景,成本比全新电池低50%左右[7] - 再生利用是将健康状况不佳的电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提纯,还原镍、钴、锂、锰等有价金属为碳酸锂等原材料[7] - 电池技术迭代如半固态/固态电池的出现,将倒逼企业升级现有的拆解工艺和破碎技术[15] 行业面临的挑战 - 正规回收渠道面临小作坊的“价格战”挤压,小作坊因无环保成本,回收价格可比正规企业高出10%-15%[12] - 碳酸锂价格剧烈波动直接影响回收市场,价格从2022年11月60万元/吨的顶点跌至2025年上半年的7万元/吨[8][11] - 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再生利用环节因废旧电池采购成本高及金属价格波动大,尚未实现稳定盈利[13] - 乘用车退役电池缺乏统一回收渠道,市场较难开拓,导致回收产能无法全部应用[2] 标准化进程与企业动态 - 截至目前中国已发布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22项,涵盖回收通用要求、管理规范、再生利用等多个方面[1][18][19] - 2025年行业龙头格林美筹划赴港上市,全球最大第三方锂电池回收企业金晟新能源于同年9月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15] - 部分企业面临财务压力,例如金晟新能源截至2025年6月末账面现金仅3661万元,短期债务高达18.1亿元,资产负债率达73.3%[15] 未来展望与改善路径 - 未来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盈利能力会随法规完善、监管严格、技术进步及场景落地而改善并趋于稳定[20] - 回收基数扩大后,回收成本会降低,经济性将不断改善[19] - 实现从回收到出货的全流程数字化、信息化管理,进行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可提升企业管理现代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