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预期寿命较14年前提高4岁,寿险降价、年金险涨价?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1-03 17:30

新生命表核心更新与数据 - 中国精算师协会发布《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5)》,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是行业近十年来首次重大核心精算基础工具更新 [1][2] - 新生命表包含四张表格:养老类业务表、非养老类业务一表、非养老类业务二表以及新增的单一生命体表 [3] - 与第三套生命表相比,新表死亡率平均下降15%-27%,男性平均下降约22%,女性平均下降约19% [3] - 预期寿命显著提升,以养老类业务表为例,男性预期寿命为85岁提高2岁,女性预期寿命为89岁提高1岁 [3] 对保险产品定价的直接影响 - 死亡率下降与寿命延长导致保障型与储蓄型保险价格出现反向变动 [4] - 以死亡为给付条件的定期寿险、终身寿险等产品价格可能下降,因死亡率改善会降低保险公司的“死差”空间 [4] - 养老年金险等以生存为给付条件的产品价格面临上涨压力,因被保险人预期寿命更长导致保险公司支付养老金的时间更久、成本增加 [4][5] - 生命表只是保险产品定价的多个因素之一,定价利率、费用率等因素同样会影响最终价格 [5] 当前市场反应与销售策略 - 市场一线反应冷静,销售端咨询量未明显增加,保险公司精算部门尚未有实际动作 [7] - 销售策略上,会借助新生命表实施、产品价格可能调整的预期推动促销,但建议客户无需等待新产品,先买先保障 [7] - 年金险销售正酝酿年底“开门红”攻势(11月至次年1月),利用保险公司促销活动推动销售 [7] - 当前市场行情下,消费者决策理性,大规模跟风消费的情况估计不多 [7] 行业长期发展趋势与战略转型 - 新生命表实施是长寿时代对社会保障体系的考验,截至2024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0% [9] - 行业亟需推动“健康+养老”跨领域协同发展,从销售驱动走向精算与资产负债管理驱动,从“卖产品”向“卖长期解决方案”转型 [10] - 保险公司需创新产品,开发与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紧密捆绑的综合方案,如“养老保险+健康管理服务”、“年金保险+养老社区入住权”等 [10] - 在资本与资产配置上,保险公司需要延长资产久期,引入对冲工具分散长寿风险与利率风险 [10] 风险管控与国际经验借鉴 - 监管要求保险公司建立回溯机制,当发现死亡发生率背离评估区间时需说明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倒逼公司加大在精算模型、数据系统和专业人才上的投入 [11] - 国际经验显示,生命表更新后通常伴随市场产品结构和风险管理的系统性升级,包括年金市场重新定价与产品创新、发展寿命风险对冲工具、推动养老金/养老服务一体化 [13][14] - 具体产品设计可借鉴国际做法,如对60岁以内被保险人采用确定给付型年金,对60岁以上采用不确定给付型,或使用分红型年金产品替代传统非分红产品以对冲风险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