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与核心措施 -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自2025年10月14日起对中国关联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作为其2025年4月启动的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的最终措施之一[4][7] - 中国交通运输部作为对等反制,于2025年10月14日实施对美船舶特别港务费新规,对美资控股、美籍运营、美国建造、悬挂美国旗或美资持股超25%的船舶,每净吨收取400元人民币,并计划阶梯式上涨至2028年的每净吨1120元[4][7] - 新规收费范围精准锁定五类美国关联船舶,但豁免在中国建造的船舶、仅用于维修的船舶或获得官方特批的船舶[7] 对公司财务的直接影响 - 肖恩吉海事控股公司老板斯塔马蒂斯·桑塔尼斯表示,每艘船前往中国港口需额外支付450万至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205万至3562万),这笔费用几乎吃掉公司全年一半净利润[1][11] - 一艘16万吨级的超大型油轮(VLCC),单次靠港费用在2025年达6400万人民币,到2028年将突破1.79亿人民币[4] - 美国上市船东面临巨大现金流压力,一笔170万美元的追缴单相当于租用半艘新船的成本,例如Matson的马森威基基号在新规过渡期后需补缴170万美元[13] 行业运营策略调整 - 船东采取紧急措施应对,包括连夜召开董事会迫使美籍董事辞职以将持股比例压至25%以下,或为船舶“洗身份”更换为利比里亚、巴拿马船旗并通过离岸壳公司转移所有权[13] - 大型航运公司如德国赫伯罗特、马士基直接取消在中国宁波港的停靠,转而停靠韩国釜山或光阳港,导致韩国泊位预约一夜之间上涨18%,操作费被抬价[13] - 部分货主采用接力中转模式,先将货物卸至韩国再转支线小船运往中国,但实际效率低、耗时长[15] 全球航运市场与供应链变化 - 新规导致货船可用数量减少,推升运价,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出现跳水[9][13] - 东南亚港口如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码头预约爆满,货物流向转移,但资源紧张导致效率下降,码头滞留率上升10%[17] - 陆上运输需求激增,2025年10月以来中欧班列货运量增长30%,重庆、义乌、成都、郑州等内陆站班次加密[20] - 欧洲港口如鹿特丹、汉堡夜间作业量暴增以处理增加的铁路货运[20] 造船业竞争格局变动 - 美国制裁意图提振本土造船业的努力未达预期,美国本土造船年产量不足全球1%,而中国占全球新船订单的61.4%[4][18] - 2025年9月至10月,韩国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及日本今治造船的新订单涨幅超过20%,原本流向中国的超大型集装箱船和LNG船订单转移至日韩船厂[18] - 日韩政府通过提供补贴融资和出口信贷支持其造船业,审批速度快[18] 成本传导与消费者影响 - 航运公司试图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货主,导致美国零售巨头如沃尔玛、塔吉特销售的商品价格预计上涨3%至5%[15][20] - 肖恩吉海事控股公司因调整航线避费,燃油消耗增加20%,收益缩水一半,其2025年第三季度每股盈利仅为0.40美元[15]
靠港费用暴涨3562万,美国船东:我每艘船去中国,我的心都在滴血
搜狐财经·2025-11-03 2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