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狂买原油,全球懵了,背后是算盘打到骨子里
搜狐财经·2025-11-03 20:56

进口与储备规模 - 2025年前九个月中国日均原油进口量超过1100万桶,创下新纪录,单日向国家储备增油达140万桶,占全球新增库存的90% [1] - 全国石油储备能力已从2023年底的15亿桶提升至20亿桶,当前使用率约六成,尚有上亿桶空余容量,山东、辽宁、浙江沿海及新疆等地正加速建设新储油罐 [3] 战略驱动因素 - 为应对国际局势紧张及海上运输线中断风险,中国已将石油储备天数从110天提升至180天,比国际通行标准高出五成 [5] - 此举旨在防范因俄罗斯黑海管道受损导致的每日80万桶减产、伊朗霍尔木兹海峡动荡及南海台海形势趋紧等供应风险 [5] - 2025年1月实施的《能源法》明确要求国家与企业必须进行石油储备,央企与地方炼厂因此加快储油设施建设 [3] 市场影响与格局变化 - 中国在国际油价大幅下跌时持续大量购买,将布伦特原油价格稳定在每桶65美元左右,被外媒称为"沉默的锚" [1] - 中国的采购行为改变了市场格局,在油价下跌时沙特、伊拉克、阿联酋反而增加出口,俄罗斯通过印度转口贸易绕过制裁,而日本韩国储油罐已满、欧盟炼油厂重启成本高导致业务收缩 [8] - 公司从被动接收方转变为需求端的主导力量,在西方国家观望时通过采购掌握主动权 [8][9] 金融与资产配置 - 面对2024年美元大幅波动和美债收益率跳动,央行及中投公司将部分外汇储备转换为石油实物资产,此举兼具保值与实用功能,被视为减少美元依赖的现实选择 [7] - 石油作为可燃烧、可出售且价格可能上涨的硬通货,比黄金更具实用价值,是一种实物资产储备 [7] 能源战略协同 - 公司在大力囤油的同时,2025年电动车销量预计占汽车总销量近一半,光伏与氢能投资增长三成多,形成传统能源储备与新能源发展并行的策略 [8] - 囤油是为保障工业与交通短期能源供应安全,为能源转型提供缓冲时间,与德国过去以煤电过渡的思路类似,并非拒绝转型而是兼顾长远规划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