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长三角三省一市GDP总量达251,797.17亿元,约占全国GDP总量的25% [1] - 41座城市中有28座经济增速跑赢全国平均水平(5.2%),其中13座城市增速突破6% [1][6] - 三省一市经济增速均跑赢全国平均,浙江以5.7%领跑,上海、江苏、安徽分别为5.5%、5.4%、5.4% [5] 主要城市GDP规模与增速 - 7座城市前三季度GDP规模超过1万亿元,依次为上海(40,721.17亿元)、苏州(19,930.21亿元)、杭州(16,900亿元)、南京(14,059.49亿元)、宁波(13,492.9亿元)、无锡(11,481.55亿元)、合肥(10,252.4亿元) [1][10] - 13座GDP增速破6%的城市中,前5名均为浙江城市,浙江共7座城市入榜,安徽4座,江苏2座(徐州、无锡) [6] - 上海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79.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 [10] 先进制造业发展 - 上海人工智能制造业产值增长12.8%,集成电路制造业增长11.3%,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8.5% [4][12] - 江苏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数字核心产品制造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51.8% [4][12] - 安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7.8% [4][12] - 苏州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0,096.5亿元,同比增长6.3%,光电子器件、工业机器人和锂电池产量分别增长10.0%、20.6%和55.9% [11] - 浙江规上工业增速7.1%,高技术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分别为12.4%、11.6%和10.6% [12] 消费市场表现 - 前三季度长三角社零增速排名为浙江(5.2%)、安徽(4.4%)、上海(4.3%)、江苏(4.2%) [13] - 江苏社零规模以34,788.3亿元排名全国第一 [13] - 以旧换新政策拉动家电、汽车、3C等销售,“苏超”、“浙BA”等体育赛事及展会经济成为消费亮点 [14] - 江苏前8个月体育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0%,其中体育组织业务增速高达27.9% [14] 产业发展模式与方向 - 浙江传统产业基于块状经济和民营经济基础,通过链式裂变、创新裂变、数智赋能和增值裂变向新发展 [7][8] - 江苏扩内需形成“制造 + 服务”双向赋能优势,制造业提供绿色智能产品,服务业依托“苏超”等IP创新场景 [14] - 浙江消费增长得益于数字经济与消费场景融合、民营经济创新活力及展会经济平台效应 [15]
长三角三季报暗藏玄机:浙江5城“霸榜”增速榜,江苏为何失落?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1-03 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