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 儿童启蒙品牌宝宝巴士旗下“宝宝巴士儿歌”App出现开屏广告跳转至低俗擦边直播等不适合儿童观看的第三方广告,引发社会关注 [1] - 公司客服称非会员会展示第三方广告且平台会审核,但审核或有疏漏,低俗广告属异常情况 [7] - 公司已发布声明高度重视并致歉,已下线相关广告、停止合作,且开展全面自查自纠 [7] 公司业务与财务状况 - 宝宝巴士是儿童启蒙数字内容提供商,目标用户为0-8岁儿童及其家长,旗下拥有“奇奇”、“妙妙”等知名IP,自称累计服务全球7亿家庭 [7][12] - 公司大部分收入来自广告合作,2020年App合作推广收入达4.98亿元,占总收入的76.76%;音视频授权分成收入为1.3亿元,占比20.04% [7] - 2020年公司前五大广告客户为百度、谷歌、腾讯、北京万裕久鑫科技有限公司(花生头条App母公司)、字节跳动,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总营业收入占比为88.98% [7] 行业商业模式分析 - “免费内容+广告变现”是内容类应用常见的盈利模式,平台为追求营收增长,可能对第三方广告审核放松 [9] - App接入广告主要分两种:直接对接广告商(直客)和通过第三方广告联盟接入 [9] - 聚合型广告平台(如百度百青藤、腾讯优量汇、抖音穿山甲)成为绝大多数App的首选,它们打包各类广告资源,通过标准化SDK批量嵌入App中,由联盟平台通过后台算法统一操盘 [9][10] - 对于中小平台而言,接入广告SDK是实现商业化变现的捷径,可快速获得丰富广告资源,开启“流量换收益”模式 [10] 暴露的问题与责任界定 - 事件暴露了数字内容平台在“免费+广告”商业模式下的结构性风险,流量分发链条引入第三方导致内容控制权外移 [12] - 在广告商-第三方-平台的环节中,广告的审核与监管存在空白地带,核心问题在于利益驱动和监管盲区 [11] - 应用平台应作为“第一责任人”,因其过于依赖广告服务商,未能履行自身审核义务;第三方广告商也须承担相应责任 [11] - 真正的考验在于公司能否完成从“流量变现”到“价值变现”的结构性转型 [8] 公司应对措施 - 公司宣布坚决整改优化,措施包括:针对内部审核问题决不姑息;完善对公司广告合作方的管理;着手研发广告强制拦截技术 [5][6]
宝宝巴士擦边广告背后隐形的第三方
北京商报·2025-11-03 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