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业务与战略布局 - 公司作为循环经济领域的“国家队”,通过旗下多家子公司在天津先行先试,围绕产业基地建设、绿色能源服务、民生网络覆盖等领域发力,致力于打造资源循环利用的样板工程和可复制路径 [1] - 公司首个跨领域、多链条资源循环利用标杆园区在天津港保税区落地,该示范基地占地面积26.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致力于建成国际领先的“零碳园区” [2] - 公司业务布局广泛,既覆盖废钢铁、废电子电器、废有色金属等传统领域,也瞄准废旧动力电池、退役新能源器件、报废机动车拆解等新领域,推动资源循环利用链条畅通 [8] 动力电池循环利用 - 公司旗下自动化柔性电池生产线年产能预计可达10GWh,可覆盖近3万辆电动重卡及工程机械的电池需求 [1][2] - 通过先进工艺,电池拆解后镍、钴、锰回收率达99.6%,锂回收率达91%,金属元素可再次供给电池制造,形成资源闭环 [3] - 预计未来10年内,公司的电动自行车换电模式将形成10GWh的电池换电循环利用产业,并计划拓展至电动重卡、电动船等多元化场景 [5] 电动自行车换电服务 - 公司创新商业模式,在天津推出电动自行车换电示范项目,构建“电池合规+运营可控+低碳环保+定向回收”的闭环路径,用户换电过程不到一分钟 [4] - 项目以电池数据中心赋能运营管理,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对换电柜和电池进行24小时监控,确保电池运营安全 [4] - 项目已吸引电动自行车制造行业头部企业及电池循环利用领域优秀企业加入,组成全产业链生态联盟 [5] 电子电器与废钢资源化 - 针对“十四五”时期预计60亿部的手机闲置量,公司搭建手机安全回收绿色供应链平台,服务覆盖32个重点城市,通过线上小程序与线下回收一体机融合提升回收效率 [6] - 在废钢处理领域,公司通过先进加工设备可在两小时内将废钢原料加工为合格产品,每吨再生料可节约铁矿石约1.7吨,节约能源约350千克标准煤,减少1.6吨二氧化碳排放 [7] - 公司打造的再生钢铁资源交易服务平台用户超8万个,平台交易量突破8000万吨,交易金额超2000亿元,并布局有34个中心基地和335个卫星基地形成全国回收网络 [7] 国际合作与原料供应 - 公司深化国际合作,成功完成我国首批40吨进口锂离子电池用再生黑粉原料通关业务,有助于降低对原矿的依赖,促进减排降碳 [8]
下足资源循环利用“绣花功夫”
经济日报·2025-11-04 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