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融合强链条
经济日报·2025-11-04 06:37
再生稻技术突破与产量表现 - 再生稻头季测产平均干谷亩产达770.5公斤 达到超高产水平[1] - 突破再生稻机收'辗压'技术瓶颈 示范片两季综合亩产最高达1382.7公斤 实现"吨粮田"目标[1] - 2024年浦城县种植再生稻8.5万亩 再生季几乎纯盈利[1] 科技创新平台与政策支持 - 建成谢华安院士专家团队科技特派员工作站 再生稻科技小院等五大科创平台 成功编制技术规程并发布白皮书[1] - 县财政每年统筹资金2000余万元推进粮食生产 并结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1亿元奖补资金重点支持[2] - 制定《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十五条措施》 扶持再生稻与双季稻生产 推广"稻+N"种植模式 鼓励种业创新[2] 种植规模与产业地位 - 2024年浦城县完成粮食种植面积48.28万亩 再生稻种植面积8.5万亩 均居全省首位[2] - 粮食生产综合考评等十项指标均位列福建省第一[2] - 2025年计划完成粮食种植面积47.88万亩以上 再生稻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2] 种业发展与机械化水平 - 全县制种面积达6.37万亩 成功选育2个水稻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8.5%[3] - 建立起"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体系 2024年农业机械保有量达7万余台[3] - 全县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率达83.35%[3] 品牌价值与产业融合 - "浦城大米"产业集聚区品牌价值攀升至421.17亿元[3] - 探索"一季水稻+再生稻+油菜"高效种植模式 2024年示范片全年亩纯利达1100元[3] - 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建设"水稻公园" 打造集种植 体验 研学 旅游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精品线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