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对安世半导体的行动 - 荷兰政府于2025年10月强行空降高管接管中企安世半导体,并宣布切断其向中国的晶圆供应 [1][4] - 荷兰的行动依据是担心安世技术可能被用于敏感领域,但安世主要业务是为汽车、家电和工业制造提供标准芯片,与高端军工技术关系不大 [6] - 荷兰此次做法被认为极为鲁莽,所依据法律证据单薄,更像是心理战而非实质性打击,中国方面库存充足且本土晶圆制造能力已显著提升 [8] 德国5G设备更换计划 - 德国政府于2025年11月初拍板通过一项200亿欧元的计划,要在两年内全面更换现有的5G设备,主要针对中国通信设备商 [1][10] - 德国一直是欧洲最强调经济理性和产业效率的国家之一,此次突然拍板替换计划,牵涉面广,成本高且风险大,尤其在国内工业大面积关停的背景下不合时宜 [12] - 欧洲本土目前没有能够完全替代华为的5G设备商,美国设备价格高且交付周期长,华为设备在德国的稳定性和性价比已获业内认可 [14][15] 欧洲政策转变的驱动因素 - 欧洲政策突变发生在中美领导人在韩国会晤之后,此次会晤谈及全球经贸、科技和安全大事,欧洲调整可能与此相关 [1][17] - 欧洲的焦虑源于中美高科技领域崛起对欧洲传统产业形成压力,担心未来产业链控制权转移,推动其在政策上翻脸 [19] - 自俄乌冲突后,欧洲对安全的理解日益宽泛,许多经济问题被纳入国家安全框架,与中国沾边的企业可能被视为潜在风险 [19] 中国的应对与产业现状 - 面对欧洲变脸,中国继续强调产业链独立自主和技术能力持续提升,态度清晰 [21][24] - 中国在半导体产业布局早,通过专精特新政策扶持一批小巨人企业,并在稀土等关键领域采取精细化出口管理 [22][24] -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框架拓展国际合作,减轻对少数技术来源国的依赖,用发展和实力应对外部压力 [22][24] 未来科技竞争格局 - 欧洲面临战略选择:是坚持开放合作,还是以安全为名走向技术封锁 [25] - 如果欧洲一味追求去风险而忽视自身产业现实,可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掉队 [27] - 科技竞争是马拉松而非短跑,决定未来的是产业实力、制度韧性和战略耐心,而非短期限制措施 [27][29]
荷兰切断中国安世晶圆供应,德国也变脸了,180度转向令各方错愕
 搜狐财经·2025-11-04 0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