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制造”
证券日报·2025-11-04 07:26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居全球第一梯队,2024年核心产业规模超9000亿元,企业数量超50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400家,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正走深向实 [1] - 工信部部长提出下一阶段将围绕六个方面奋力谱写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新篇章,包括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制造”、着力培育人工智能优势企业等 [1] 人工智能产业现状 - 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9000亿元 [1] -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5000家 [1] - 国家级人工智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400家 [1]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 厚植“根技术”,夯实算力、算法、数据基础底座,强化算力供给,加快突破高端芯片、高速互联技术,构建智能芯片软硬协同发展生态 [2] - 建设算力互联互通平台,强化算力协同调度,攻坚算法模型,加强语言、视觉、多模态底层算法研究,突破类脑智能、世界模型前沿技术 [2] - 发展工业细分领域大模型,鼓励大小模型协同创新,打造大模型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模数共振”,建立数据共享、模型优化、应用孵化、安全保障一体化机制 [2] 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 - 制造业是人工智能应用主战场,将研究出台“人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实施意见,部署重点行业、环节、领域智能化转型任务,发布制造业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指南 [3] - 加快重点行业智能化转型,制定转型指引,开展赋能“深度行”活动,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推广行业标杆解决方案 [3] - 推动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升级,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嵌入生产制造核心环节,拓展智能辅助设计、虚拟仿真、故障预警等应用场景 [3] - 加速智能产品装备迭代创新,推进AI手机、AI电脑消费终端换代,加快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新一代智能终端研发与应用 [3] 企业培育与产业环境 - 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加大人工智能创新投入,承担重大科技任务 [4] - 支持中小企业梯次发展,加大算力、数据、场景支持力度,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4] - 壮大赋能应用服务商,鼓励企业集聚资源,打造标准化行业赋能解决方案,提供模型调优、数据治理等服务 [4] - 加大资金支持,发挥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4] - 引导产业集聚,高质量建设人工智能领域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指导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汇聚优质企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