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计划与公司概况 - 公司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计划在香港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招商证券国际 [1] - 公司成立于2003年,业务模式为覆盖育种、养殖、饲料生产、屠宰加工至品牌营销的垂直一体化运营 [1] - 核心产品包括清远鸡、生猪及相关肉制品 [1] 市场地位与业务规模 - 按2024年出栏量计算,公司清远鸡市场份额达59.3%,超过行业内其他所有竞争对手总和 [1] - 在广东省黄羽肉鸡提供商中排名第二 [1] - 生猪业务方面,2024年以营收计位列中国西南部第八,单头生猪毛利跻身全国规模化养殖企业第二 [1]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39.52亿元、35.96亿元、47.76亿元 [2] - 2022年至2024年年内利润分别为3.41亿元、-6.69亿元、8.9亿元,净利润波动显著 [2]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22.21亿元,同比增长3%;期内利润为1.27亿元,同比减少73.1% [2] - 报告期内毛利率为16.3%、1.6%和18.8%;净利率为8.6%、-18.6%和18.6% [4] - 历史财务和经营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公司可能无法实现并维持历史水平的收入和盈利能力 [5] 收入构成与产品定价 - 生猪产品是主要收入来源,2022年至2024年收入占比分别为65.5%、61.6%和67.1%,2025年上半年占比达66.3% [2] - 清远鸡及其他土鸡的收入占比分别为25.6%、27.6%和22.4%,2025年上半年占比达20.7% [3] - 报告期内,生猪产品的平均售价分别为2696.3元、1989.8元和2281.6元 [3] - 清远鸡及其他土鸡的售价分别为37.7元、34.9元以及37.2元 [3] 盈利能力与成本结构 - 养猪业务的毛利率高于养鸡业务 [6] - 2022年-2024年,养鸡的毛利率分别为5.6%、0.7%和16.4%,波动很大 [7] - 同期养猪的毛利率分别为21.1%、0.4%和20.6% [7] - 经营业绩受到清远鸡及生猪产品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及固有不可预测性的重大影响 [7] - 原材料成本(特别是饲料原料)的增加可能导致利润率及经营业绩下降 [7] 行业环境与政策影响 - 禽流感、非洲猪瘟等疾病的爆发及相关负面报道可能对生产、产品供需及业务造成重大影响 [7] - 政府限制活禽活畜销售的措施直接限制了活体动物的销售渠道 [8] - 政府计划于2025年减少100万头种母猪以稳定猪肉价格,限制了行业扩张 [8] - 产业结构升级,消费需求向生鲜及其他产品倾斜,公司正战略性地加强生鲜及其他产品的业务 [8] 募资用途 - IPO募资金额拟用于未来五年拓展加工肉制品生产和线下餐饮服务业务 [2] - 用于未来五年进一步发展公司的技术和研发能力 [2] - 用于未来五年进一步发展公司的信息系统 [2] - 用于未来五年的战略投资或潜在收购 [2] - 计划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2] 公司估值与融资历史 - 公司在过去20多年间有过八轮融资 [9] - 2025年8月进行第八轮融资,投后估值约为56亿元 [9] - 第八轮融资的投前估值为人民币54.0004亿元,投后估值为人民币56.0004亿元 [10]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 控股股东为肖文清和张正芬,两人为夫妻关系 [11] - 张正芬直接持股32.97%,肖文清直接持股10.20% [13] - 两人通过控制的凤天投资、天聚投资、重庆荣汇、清远泉发、清远泉兴合计持股约52.28% [13] - 其他主要股东包括张远华持股7.38%、朱晓冬持股3.65%、张永持股3.61% [13] - 贵州中垦(贵州农业基金及中垦发展基金为合伙人)持股3.57%,其他上市前投资者合计持股29.5% [13] - 董事会共九名董事,包括五名执行董事、一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11] - 公司为家族管理模式,董事会主席肖文清和总裁张正芬之子张鹏飞任董事会主席助理,副总裁张大立与高管张永均为张正芬的侄子 [11][12][13] 人力资源与合规情况 - 公司曾委聘第三方人力资源机构为部分雇员缴纳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因在当地无法人实体可办理 [14] - 公司并未为若干雇员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 [14] -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未因未足额缴纳而收到主管部门的任何整改令或员工的任何投诉或劳动仲裁申请 [14]
“清远鸡王”天农集团赴港IPO,家族成员集中管理层:夫妻掌舵,子女及侄子跻身高管
凤凰网·2025-11-04 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