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强信心·走进百企|三峡集团入闽十年:书写绿色能源新答卷

三峡集团在福建的清洁能源发展历程与成就 - 公司入闽十年,在海上风电和海上光伏领域持续发力,为福建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 - 从福清兴化湾的首个试验风场起步,现已带动福建新能源产业全链条崛起,形成涵盖研发、制造、海缆、运维的完整体系 [3][19] 海上风电技术创新与产业化 - 公司通过打造“风机赛场”,创新采用嵌岩钻孔桩技术,选出最适合福建海况的装备,为产业跨越式发展埋下伏笔 [5] - 福建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已成为全球海上风电装备的“创新策源地”,从2019年8兆瓦机组到2024年26兆瓦机组,不断刷新全球单机容量纪录,且核心部件实现100%国产化 [5][8] - 漳浦六鳌海上风电场二期项目创新采用龙门吊替代传统平台,运输效率提高两倍,工期从两年缩短至大半年,成为全国首个批量应用16兆瓦风机的风电场 [8] - 平潭外海项目的16兆瓦“率先号”风机是全球首台商业化示范机组,核心部件全国产化 [8] 海上光伏项目进展与技术创新 - 东山湾海上光伏项目是全国首个高风速海域海上光伏项目,截至2025年10月,其发电量已完成全年2.99亿度的设计目标,明年预计满负荷运行 [2][11] - 针对福建复杂海况,项目采用“双排桩+K撑”结构设计,形成群桩效应,防倾覆能力大幅提升 [9] - 项目采用“立体分层设权”模式,上方发电、下方养殖,实现“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生态画卷 [14] 运维效率与成本优化 - 东山光伏电站运维采用无人机精准定位问题,效率远高于传统人工查找 [13] - 海上风机单位千瓦造价从2015年的超7000元降至现在的3000元以内,光伏板价格从1.8元/瓦降至0.65元/瓦,东山项目仅光伏板一项就节省超一亿元 [14] 产业协同与集群效应 - 公司形成“以海上风电为主,陆上风电、光伏为辅”的“一主多元”格局,并带动海缆、运维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形成超300亿元的产业集群 [16] - 通过“央地协同”模式,联合福船集团打造施工船,联合福建水电院研发基础技术,并在圣农集团养殖场屋顶建成福建规模最大的屋顶分布式光伏集群之一,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14][16]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未来将攻克漂浮式风电、海上制氢等技术,并聚焦防灾减灾、智慧运维等7个方向攻关,为深远海开发铺路 [16] - 下一步将继续扎根福建,推动更多清洁能源项目落地,为打造万亿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重要新能源基地贡献力量 [19]